浙江國壽寺1,是佛教“天臺宗”的發源地。也是道教南宗廟所在地,濟公“活佛”的故鄉,聞名天下。
隋黃凱創建於598年。智慧在天臺山創立了中國佛教天臺宗,是中國天臺宗的根本道場。天臺山的國會寺是日本佛教天臺宗和日蓮宗的祖庭。也有許多佛教宗派與中國的天臺宗有直接或間接的淵源。
唐貞元十年(804),日本僧人隨弟子壹真來到該寺,從道教和圓滿學得天臺宗理念,並按道教受菩薩戒律教導。回國後創立日本佛教天臺宗、日蓮宗,以國會寺為祖庭。大中七年(853),此家五祖為元稹;南宋第四年(1168),林佶的祖先宗初、榮熙等。,都來這裏求佛法。近年來,祭拜祖籍的人絡繹不絕。
2、南京棲霞寺是佛教“三辯”的發源地。
南齊永明創建於489年。隋吉藏在這裏創立了中國佛教的三大流派。是中國佛教四大叢林之壹。
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489)。梁和尚郎被譽為江南三論宗的始祖。棲霞寺在歷史上曾數次更名。原名棲霞精舍,唐代改名為功德寺,五代十國時改名為苗銀寺,宋代改名為普雲寺、棲霞寺、崇寶寺、虎穴寺。明洪武五年(1372),改名棲霞寺。清末,太平天國與清兵作戰,棲霞寺毀於戰火。重建在1919。
3、山西玄中寺是佛教“凈土宗”的發源地。
建於北魏燕興二年(472)。它是凈土宗的發源地。日本佛教的凈土宗及其各教派都被視為祖系。在國內外影響很大。
寺內《唐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32年)碑文》記載“魏第六帝孝文帝延興二年(公元472年),釋比虞曇鸞創始人初建寺,程明元年(公元476年)寺成”。檀鸞是北魏雁門(今屬縣)人。他在這裏講學,廣泛傳播凈土宗的教義,著有《天道親凈土論》兩卷,名噪壹時,影響巨大,被譽為“肉身菩薩”。隋末,唐初的道綽、善道兩位大師先後發揚凈土宗,擴建寺院,使古寺達到了其歷史上的頂峰。
4.陜西Xi安大濟州(發祥宗祖庭)。始建於隋開帝九年(589年)。唐玄奘三藏翻譯佛經的壹個翻譯場。玄奘創立了中國的佛教宗派——法香宗。這座廟是法香宗的祠堂。日本佛教法香宗也以此寺為祖居。
5.陜西省長安縣的葉靜寺(呂宗祖庭),建於隋朝(581━618)。為建立中國佛教宗派(南山法),唐代著名高僧道宣律師的道場。歷代都推崇道教,宣揚它是法家的始祖。
6.河南嵩山少林寺(禪宗祖庭)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中國禪宗始祖達摩在這裏創立了禪宗,是中國禪宗各派的祖庭。在國內外影響深遠。
成都文殊院(新都寶光寺、邗江高民寺、鎮江金山寺合稱禪宗四大叢林)。
7.陜西長安縣華嚴寺(華嚴宗祖庭)。華嚴寺位於陜西省長安縣少陵源的半坡上,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壹。三祖法藏是實際創始人,葬於唐貞元十九年(803)修建的華嚴寺南。現在只剩下兩座磚塔,第壹座祖師杜順禪師塔在東邊,第四座祖師梁青佛塔在西邊。第四祖法名成觀,住五臺山梁青寺,著有《華嚴靜姝》新譯本,後被稱為“涼主”。
8.陜西省Xi市城南大興寺(密宗祖庭),始建於金臺至太康年間(265-289),是隋唐鼎盛時期翻譯佛經的國家譯經場。其中,唐朝開元時期來華的印度高僧須菩提、金剛之和不空翻譯了大量佛經,貢獻最大,被稱為開元三大家、洪升密宗。日本高僧師的弟子回國後創立了真理教。該寺是壹座重要的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Xi佛教協會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