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日期和地點:1994年4月22日,紐約康奈爾醫學中心(位於紐約市上曼哈頓區東部,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威爾康奈爾醫學科學研究所所在地。)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1913 65438+10月9日~ 1994年4月22日)美國第37任總統(1969 65438+10月20日~ 1973 65438)2003年6月9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巴林達,1913。愛爾蘭血統。從1937到1942在加州惠特爾做律師。1938年6月加入* * *和黨。從1942到1946,在海軍服役,晉升為海軍少校。
1946年,尼克松當選美國眾議員,步入政壇。1950年,他被選為美國參議員。1952年,在做了壹場跳棋演講後,他被選為艾森豪威爾的競選夥伴,成為美國副總統。1956,連任美國副總統。
1968尼克松重返政壇。在那年的美國大選中,他擊敗了民主黨人休伯特·漢弗萊和獨立候選人喬治·華萊士。
尼克松在1952美國總統大選中成為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的競選搭檔,獲勝後擔任副總統八年。他在1960競選總統,輸給了肯尼迪,在1962競選加州州長,他還是輸了。1968年,他再次競選總統,並成功獲勝。
尼克松最初增加了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參與,但後來在1973停止了美國的幹預。1972年訪華,開啟了兩國外交關系的新篇章。同年與蘇聯簽署《反彈道導彈條約》,實行放寬政策。尼克松還發起了反對癌癥和非法藥物的戰爭,實行工資和價格控制,強行廢除南方各州學校的種族隔離,推動環境改革,提出改革醫療保險社會福利的法案。他主持了阿波羅11登月計劃,後來又以航天飛機任務取代了載人航天探索。1972年,他在總統選舉中以壓倒性優勢再次當選。
尼克松第二任總統期間,中東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導致石油禁運,中東和平進程重啟。在國內,水門事件持續發酵,使他失去了大部分政治支持。1974年8月9日,面臨國會彈劾指控且幾乎確定成立的尼克松宣布辭職。福特繼任總統後,宣布赦免尼克松的所有刑事責任。
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尼克松出版了《尼克松回憶錄》、《真正的戰爭》、《領袖》、《不再有越南》,1999:《不戰而勝,超越和平》。
1994年,尼克松因中風陷入昏迷,四天後去世,享年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