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國事跡材料1
李保國近年常說:“國家給我發著工資,壹個月八九千元,吃喝不愁——這麽多年,名、利,我沒追求過,到最後我都得到了。我相信,妳只要幹點事就行了,終究會有人認可。”
李保國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淡泊名利,安於奉獻;壹心幹事,別無雜念。
有人曾問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妳們壹年給李保國多少錢?”楊雙牛說:“許多人都問過我這同壹個問題,都覺得我不給李老師錢,他就不會這麽賣力地在村裏搞服務。”
“其實,李老師根本不缺錢,但他又沒錢!他在崗底搞技術服務,不僅有課題經費,還有項目經費,少則幾萬、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可這錢壹分也不屬於他個人,壹分壹厘都要用到科研課題和扶貧正道上。”楊雙牛十分了解李保國,對於別人的誤會和詰問,他感覺有些不解和氣憤。
李保國與楊雙牛也推心置腹,無話不說,“我李保國在課題和項目資金上絕對是個‘鐵公雞’。錢經我手不假,我只是個‘過路財神’。凡經我手的課題費、項目費,誰要想打歪主意,沒門!”事實就是如此,他無論在哪裏搞服務,既不拿工資,也不占股份,不但自己不掙錢,有時還倒貼經費。
“不為錢來,農民才信妳,才聽妳的。”李保國說。
當年在崗底村推廣蘋果套袋技術時,多數老百姓起初並不買賬。“很好的蘋果套個袋子,不透氣不著光,爛了咋辦?”果農有顧慮,李保國不爭辯,他賠著錢給技術打包票,自己拿出5萬元買了30多萬個蘋果袋,開始在農民果園搞試驗。他還許諾:“套袋減了產,賠了是我的,賺了是大家的。”秋後壹比,農民信服了,套過袋的蘋果壹只能賣50元,當場就有果品商訂購。套袋技術從此迅速推廣開來。後來,依靠李保國獨創的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崗底村的“富崗”蘋果,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創造出壹只蘋果賣到100元的神話。
李保國活著的時候,前南峪村民把他奉為恩人,把他壹心為民的事跡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崗底村改革開放30周年成果展示廳裏,壹***五個部分的展板,四部分裏有李保國的身影……
這種來自農民兄弟的熱情、尊敬和愛戴,最打動李保國。
有壹次,李保國行車至內丘縣摩天嶺村時遇上交通堵塞,進退不得。村民們聽說他急著回保定參加壹個學術會議,壹位老鄉喊道:“把我家院墻推倒,讓李老師的車過去!”不容阻攔,幾個人壹擁而上,三下五除二將路邊那個農家院完整的土坯墻扒開三米多寬的缺口,讓李保國的車順利通過。
“每當想起這些,我的心中就湧起壹股熱流。為了這些農民兄弟的真情,我願意把自己的知識和能量全部貢獻出來。”李保國真誠地說,“做老百姓喜愛的‘農民教授’,我值了!”
,李保國57歲。有記者在隨他進山的路上問他:“想過以後再做點什麽,過什麽樣的日子嗎?”
“我已經習慣了山裏的生活。到時候,也許就和老伴兒找個小山村住下,做太行山上壹棵樹。”李保國雙手緊攥壹下方向盤,輕踩壹腳油門,車在山路上飛馳起來。窗外飄過的那流淌不息的綠色,才是他心底的摯愛。
“我的根,永遠紮在這裏。”李保國慨嘆壹聲,黝黑的臉龐上浮出那熟悉的憨厚笑意,隨著車子在山路上顛簸,蕩漾著、蕩漾著……
李保國事跡材料2
他,35年如壹日紮根太行,用科技染綠荒山,把富裕帶給鄉親,將論文寫在太行山上。他走了,但他的名字將被永遠銘記在山區人民心中,他的精神將永遠在燕趙大地上傳承發揚。5月19日,由中***河北省委主辦的李保國同誌先進事跡報告會在省會石家莊舉行。
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誌,省委副書記、省長張慶偉委托,省委副書記趙勇在會前接見報告團成員。他說,中央領導同誌和省委、省政府高度評價李保國的優秀事跡,全省各級黨組織要宣傳好李保國同誌的先進事跡,學習好他的可貴精神,實現好他的崇高理想,在全社會凝聚改革發展的正能量。省領導範照兵、田向利、許寧參加接見。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領導成員,省法院院長,省檢察院檢察長,其他省級幹部,省長助理出席報告會。中宣部、教育部有關領導蒞會指導。
報告會上,河北日報駐邢臺記者站原站長劉秀禮,邢臺市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同誌生前同事和助手齊國輝,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保國同誌的學生陳利英,河北農業大學研究員、李保國同誌的妻子郭素萍,河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李保國扶貧誌願服務隊”總隊長饒桂生飽含深情地講述了李保國生前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先進事跡,真實再現了壹位優秀***產黨無私奉獻的壹生。報告中,報告人幾度哽咽,臺下聽眾潸然淚下,現場多次爆發熱烈掌聲。
趙勇代表省委、省政府講話。他說,傾聽了李保國同誌的先進事跡報告,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華,我們為我省有這樣的優秀***產黨員而驕傲,為我省有這樣的時代楷模而自豪。李保國同誌是新時期***產黨員的傑出代表,他的先進事跡和崇高境界,集中體現了新時期***產黨員的價值追求和時代風采,我們要像他那樣,始終堅定理想信念,自覺與以同誌為黨中央保持高度壹致,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努力做壹名合格的***產黨員。李保國同誌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他用自己的奉獻與成果,詮釋了知識分子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的根本道路,闖出了科技創新緊貼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的成功模式,我們要像他那樣,積極投身決勝“十三五”、打贏翻身仗的主戰場,瞄準改革發展中的瓶頸、生產建設中的難題、人民群眾的需求,立足崗位創新創業創優,擔當起推動河北又好又快發展的重任。李保國同誌是脫貧攻堅的榜樣,他用科技改變貧困山區面貌,用知識改變貧困群眾命運,我們要像他那樣,把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扛在肩上、抓住手上,謀富民之策、行惠民之舉,不讓壹名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李保國同誌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兒子,他的足跡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區縣,壹個心眼為百姓,我們要像他那樣,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讓群眾早日過上全面小康生活。
趙勇指出,李保國同誌的事跡告訴我們,只有靠信念支撐才有持久的動力,有信念的生活才充實、精彩。當前河北的發展正站在壹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十三五”時期各項目標任務,需要千千萬萬個李保國式的優秀黨員幹部和知識分子。我們要把李保國同誌先進事跡作為“兩學壹做”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學習他的寶貴品格,弘揚他的可貴精神,夙興夜寐,激情工作,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新業績。
報告會以電視、廣播和網絡直播方式舉行,省直各單位副廳級以上幹部,駐石省委管理領導人員企業、省屬重點骨幹大學、中直駐冀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石家莊市四大班子領導成員;省直單位幹部職工代表,駐石部隊代表,省會師生、群眾代表,“李保國扶貧誌願服務隊”代表***約2300人在現場聆聽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