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電腦是誰發明?

電腦是誰發明?

問題壹:誰發明了電腦,誰創建了網絡? 第壹臺計算機(ENIAC)於1946年2月,在美國誕生。提出程序存儲的是美國的數學家 馮^諾依曼, 在美國陸軍部的資助下,與1943年開始了ENIAC的研制,1946年完成。 約翰?馮?諾依曼 ( John Von Neumann,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父親是壹個銀行家,家境富裕,十分註意對孩子的教育。馮?諾依曼從小聰穎過人,興趣廣泛,讀書過目不忘.據說他6歲時就能用古希臘語同父親閑談,壹生掌握了七種語言.最擅德語,可在他用德語思考種種設想時,又能以閱讀的速度譯成英語.他對讀過的書籍和論文。能很快壹句不差地將內容復述出來,而且若幹年之後,仍可如此。1911年壹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並合作發表了第壹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1921年壹1923年在蘇黎世大學學習。很快又在1926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此時馮?諾依曼年僅22歲。1927年壹1929年馮?諾依曼相繼在柏林大學和漢堡大學擔任數學講師。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的職位,西渡美國。1931年他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第壹批終身教授,那時,他還不到30歲。1933年轉到該校的高級研究所,成為最初六位教授之壹,並在那裏工作了壹生。 馮?諾依曼是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哈佛大學、伊斯坦堡大學、馬裏蘭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慕尼黑高等技術學院等校的榮譽博士。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秘魯國立自然科學院和意大利國立林且學院等院的院士。1954年他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1951年至1953年任美國數學會主席。 1954年夏,馮?諾依曼被發現患有癌癥,1957年2月8日,在華盛頓去世,終年54歲。 1969年12月, Internet 的前身――美國的ARPA網投入運行,它標誌著我們常稱的計算機網絡的興起。這個計 算機互聯的網絡系統是壹種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技術使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結構和網絡設計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 的變化,它為後來的計算機網絡打下了基礎。 八十年代初,隨著PC個人微機應用的推廣,PC聯網的需求也隨之增大,各種基於PC互聯的微機局域網紛紛出臺。 這個時期微機局域網系統的典型結構是在***享介質通信網平臺上的***享文件服務器結構,即為所有聯網PC設置 壹臺專用的可***享的網絡文件服務器。PC是壹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計算機,每個PC機用戶的主要任務仍 在自己的PC機上運行,僅在需要訪問***享磁盤文件時才通過網絡訪問文件服務器,體現了計算機網絡中各計算機之 間的協同工作。由於使用了較PSTN速率高得多的同軸電纜、光纖等高速傳輸介質,使PC網 *** 問***享資源的速率和 效率大大提高。這種基於文件服務器的微機網絡對網內計算機進行了分工:PC機面向用戶,微機服務器專用於提供 ***享文件資源。所以它實際上就是壹種客戶機/ 服務器模式。 計算機網絡系統是非常復雜的系統,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涉及到許多復雜的技術問題,為實現計算機網絡通信, 計算機網絡采用的是分層解決網絡技術問題的方法。但是,由於存在不同的分層網絡系統體系結構,它們的產品之 間很難實現互聯。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在1984年正式頒布了“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 國際標準, 使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實現了標準化。 進入九十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建立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

問題二:第壹個發明電腦的人叫什麽? 電腦是誰發明的,嚴格說起來很難界定。

下面壹些相關資料可以看看:

計算機(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壹臺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來。

帕斯卡壹直被公認為世界上第壹臺齒輪式計算機的發明者,他也為自己的這壹成就而感到無比自豪。但在帕斯卡發明之前,德國的數學家卡什爾已設計制造出6位數的齒輪式計算機。卡什爾是著名的東方語言學家,數學家。他對天文學也有頗深的研究。他常困於大量的數據計算,被繁雜的計算攪得精疲力盡。現實中的問題促使他創造壹種新的得力的計算工具,來減輕計算上的沈重負擔。1623年,他開始著手構思設計,同年造出了樣機,以後又進行了壹些改進。這臺計算機的原理與帕斯卡的有相同之處,使用過程中也極易發生故障。從歷史上來看,人們對卡什爾發明計算機了解很少,它的社會影響極小,直到1958年,人們才在有關歷史資料中得知他發明齒輪式計算機的情況。因此,在談到第壹個齒輪式計算機發明時,不能不提及卡什爾。實際上,卡什爾才是齒輪式計算機的第壹個發明者。

而第壹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壹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壹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壹代計算機。

第壹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壹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壹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回答者:luoliuming - 江湖新秀 五級 1-16 18:07

問題三:世界上第壹臺電腦是誰發明的? 界上的第壹臺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中國的教科書、絕大多數學術著作和科學普及著作所說的電子計算機發明人都不是真正的發明人。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人約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但是,馮?諾依曼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電子計算機之父”。美國物理學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擔任過馮?諾依曼助手的弗蘭克爾在壹封信中這樣寫道:“許多人都推舉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然而我確信他本人從來不會促成這個錯誤。或許,他可以被恰當地稱為助產士。但是他曾向我,並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別人堅決強調:如果不考慮巴貝奇、阿達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關概念,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屬於圖靈。按照我的看法,馮?諾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認識了由圖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馮?諾依曼本人,親手把“計算機之父”的桂冠轉戴在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Alan M. Turing ,1912-1954)頭上。但是,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既不是馮?諾依曼,也不是阿蘭?圖靈。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數美國計算機界人士認為,電子計算機發明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為他們是第壹臺具有很大實用價值的電子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

現在國際計算機界公認的事實是:第壹臺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的約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國際計算機界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遺憾的是,中國計算機界的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關於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發明人是誰,美國的有關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經打了壹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法院開庭審訊135次。最後由美國的壹個地方法院作出判決。1973年10月19日,法院當眾宣布判決書:“莫奇利和埃科特沒有發明第壹臺計算機,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發明中的構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對電子計算機的思想告訴過ENIAC的發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愛阿華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幫助下發明電子計算機的。

第壹臺電子計算機的試驗樣機於1939年10月開始運轉。這臺計算機幫助愛阿華大學的教授和研究生們解算了若幹復雜的數學方程。阿塔那索夫把這臺機器命名為ABC(Atanasoff- Berry-puter),其中,A、B分別取倆人姓氏的第壹個字母,C即“計算機”的首字母。

第壹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後,阿塔那索夫和貝瑞卻沒有獲得發明者的花環。

在阿塔那索夫和貝瑞離開之前,已有兩臺改進後的ABC計算機能夠運行。這兩臺ABC計算機被存放在愛阿華大學物理樓的儲存室裏,逐漸被人遺忘。1946年,由於物質短缺,兩臺機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儲器部件。愛阿華大學沒有為ABC計算機申請專利,這就給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權問題帶來了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美國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確的,因為ENIAC的發明者莫契利確實到衣阿華大學參觀過ABC計算機,並聽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紹,由此得到啟發。

阿塔那索夫於1903年10月4日在美國馬裏蘭州的哈密爾敦出生。他在佛羅裏達州渡過了童年。他的父親是保加利亞僑民,在保加利亞得過最高級別的科學獎,到......>>

問題四:電腦是誰發明的 確切的說 現在的電腦網絡不是某人 發明的 因為他們發明的初衷不是現在意義上的電腦 是美國國防網絡的復制版 電腦不強大,強大的是 互聯網。第壹個個人計算機 是美國 ibm公司生產,電腦的產生,當然有電腦是不管用的 能讓電腦運轉的最重要的就是操作系統 從ibm開始和 比爾蓋茨合作 到現在 全球99以上的用戶使用微軟系統 現在的電腦是 硬件+軟件+互聯網 的結合體 缺壹就是廢物。

問題五:電腦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的第壹臺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中國的教科書、絕大多數學術著作和科學普及著作所說的電子計算機發明人都不是真正的發明人。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人約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但是,馮?諾依曼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電子計算機之父”。美國物理學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擔任過馮?諾依曼助手的弗蘭克爾在壹封信中這樣寫道:“許多人都推舉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然而我確信他本人從來不會促成這個錯誤。或許,他可以被恰當地稱為助產士。但是他曾向我,並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別人堅決強調:如果不考慮巴貝奇、阿達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關概念,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屬於圖靈。按照我的看法,馮?諾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認識了由圖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馮?諾依曼本人,親手把“計算機之父”的桂冠轉戴在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Alan M. Turing ,1912-1954)頭上。但是,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既不是馮?諾依曼,也不是阿蘭?圖靈。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數美國計算機界人士認為,電子計算機發明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為他們是第壹臺具有很大實用價值的電子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

現在國際計算機界公認的事實是:第壹臺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的約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國際計算機界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遺憾的是,中國計算機界的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關於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發明人是誰,美國的有關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經打了壹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法院開庭審訊135次。最後由美國的壹個地方法院作出判決。1973年10月19日,法院當眾宣布判決書:“莫奇利和埃科特沒有發明第壹臺計算機,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發明中的構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對電子計算機的思想告訴過ENIAC的發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愛阿華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幫助下發明電子計算機的。

第壹臺電子計算機的試驗樣機於1939年10月開始運轉。這臺計算機幫助愛阿華大學的教授和研究生們解算了若幹復雜的數學方程。阿塔那索夫把這臺機器命名為ABC(Atanasoff- Berry-puter),其中,A、B分別取倆人姓氏的第壹個字母,C即“計算機”的首字母。

第壹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後,阿塔那索夫和貝瑞卻沒有獲得發明者的花環。

在阿塔那索夫和貝瑞離開之前,已有兩臺改進後的ABC計算機能夠運行。這兩臺ABC計算機被存放在愛阿華大學物理樓的儲存室裏,逐漸被人遺忘。1946年,由於處質短缺,兩臺機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儲器部件。愛阿華大學沒有為ABC計算機申請專利,這就給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權問題帶來了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美國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確的,因為ENIAC的發明者莫契利確實到衣阿華大學參觀過ABC計算機,並聽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紹,由此得到啟發。

阿塔那索夫於1903年10月4日在美國馬裏蘭州的哈密爾敦出生。他在佛羅裏達州渡過了童年。他的父親是保加利亞僑民,在保加利亞得過最高級別的科學獎,......>>

問題六:最早的電腦是誰發明的?是哪個國家?什麽時候? 第壹臺電子計算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制成的,那時,隨著火炮的發展,彈道計算日益復雜,原有的壹些計算機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壹種新的快速的計算工具。這樣,在壹些科學家、工程師的努力下,在當埂電子技術已顯示出具有記數、計算、傳輸、存儲控制等功能的基礎上,電子計算機就應運而生了。世界上第壹臺電子計算機命名為埃尼阿克,是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它裝有 18 000多只電子管和大量的電阻、電容,第壹次用電子線路實現運算。埃尼阿克每秒能做 5 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如果用當時最快的機電式計算機做40點彈道計算,需要兩小時,而埃尼阿克只要3秒鐘,這在當時,的確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績。然而埃尼阿克還不完善,實際上它沒有存儲器,只有用電子管做的寄存器,僅僅能寄存10個數碼。當需要換算別的題目時,得重新焊接連線,很費時間。

問題七:筆記本電腦誰發明的?是哪個國家的人? 5分 第壹臺筆記本電腦的發明者不是東芝,也不是蘋果或IBM,而是壹家叫做“奧斯本電腦”的公司,公司的創始人名叫亞當?奧斯本(Adam O *** orne)。

1981年4月,奧斯本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壹臺筆記本電腦,主導研發的就是奧斯本公司的創始人亞當?奧斯本,他曾經做過記者,後來棄筆從商。曾幾何 時,奧斯本被認為是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比肩的人物。奧斯本電腦公司也曾 是矽谷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公司。但因為理念太過超前,公司在經營不到30個月後就分崩離析。奧斯本在技術上做出了很多錯誤的承諾,公布產品的發售時間也 是遙遙無期,現在業界將這種狀況稱之為“奧斯本效應”。

作為世界上首臺筆記本電腦,奧斯本1型重達20斤,沒有電池,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壹點都不便攜。但對照當時可以說是龐然大物的個人電腦,奧斯本1型要 小巧的多,人們可以把它裝進箱子帶著到處走。此外,奧斯本1型還是首臺附帶實用軟件的電腦,它的價格在當時來說也是出奇的便宜,只要1795美元。

問題八:電腦是哪壹年發明出來的,是誰發明的? 計算機發明於1946年。大約在1940―1942年間,在研制導彈的過程中,急需要有壹種能迅速計算的工具,以便對導彈的飛行進行控制。在它偏離人所預測的軌道時,把它拉回到軌道上來。這樣就產生了能在1/10秒或1/100秒的時間內計算出導彈運行軌跡同預定軌道的偏差的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不以十進位制進行計算,而是用二進位制計算的。它的出現是當代世界上最大的發明之壹。

第壹臺計算機的發明者是壹位名叫馮?諾埃門的數學家。

問題九:電腦是誰發明的 電腦是誰發明的,嚴格說起來很難界定。

計算機(puter)的原來意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壹臺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來。

而第壹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壹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壹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壹代計算機。

第壹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壹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壹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問題十:世界上第壹臺電腦是誰發明的? 界上的第壹臺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中國的教科書、絕大多數學術著作和科學普及著作所說的電子計算機發明人都不是真正的發明人。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人約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但是,馮?諾依曼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電子計算機之父”。美國物理學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擔任過馮?諾依曼助手的弗蘭克爾在壹封信中這樣寫道:“許多人都推舉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然而我確信他本人從來不會促成這個錯誤。或許,他可以被恰當地稱為助產士。但是他曾向我,並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別人堅決強調:如果不考慮巴貝奇、阿達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關概念,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屬於圖靈。按照我的看法,馮?諾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認識了由圖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馮?諾依曼本人,親手把“計算機之父”的桂冠轉戴在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Alan M. Turing ,1912-1954)頭上。但是,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既不是馮?諾依曼,也不是阿蘭?圖靈。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數美國計算機界人士認為,電子計算機發明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為他們是第壹臺具有很大實用價值的電子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

現在國際計算機界公認的事實是:第壹臺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的約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國際計算機界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遺憾的是,中國計算機界的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關於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發明人是誰,美國的有關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經打了壹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法院開庭審訊135次。最後由美國的壹個地方法院作出判決。1973年10月19日,法院當眾宣布判決書:“莫奇利和埃科特沒有發明第壹臺計算機,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發明中的構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對電子計算機的思想告訴過ENIAC的發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愛阿華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幫助下發明電子計算機的。

第壹臺電子計算機的試驗樣機於1939年10月開始運轉。這臺計算機幫助愛阿華大學的教授和研究生們解算了若幹復雜的數學方程。阿塔那索夫把這臺機器命名為ABC(Atanasoff- Berry-puter),其中,A、B分別取倆人姓氏的第壹個字母,C即“計算機”的首字母。

第壹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後,阿塔那索夫和貝瑞卻沒有獲得發明者的花環。

在阿塔那索夫和貝瑞離開之前,已有兩臺改進後的ABC計算機能夠運行。這兩臺ABC計算機被存放在愛阿華大學物理樓的儲存室裏,逐漸被人遺忘。1946年,由於物質短缺,兩臺機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儲器部件。愛阿華大學沒有為ABC計算機申請專利,這就給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權問題帶來了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美國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確的,因為ENIAC的發明者莫契利確實到衣阿華大學參觀過ABC計算機,並聽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紹,由此得到啟發。

阿塔那索夫於1903年10月4日在美國馬裏蘭州的哈密爾敦出生。他在佛羅裏達州渡過了童年。他的父親是保加利亞僑民,在保加利亞得過最高級別的科學獎,到......>>

  • 上一篇:“百千桑梓地 億萬老家人”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三)
  • 下一篇:二年級語文下冊課文第21課畫家和牧童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