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國產手機真的全部是國產?

國產手機真的全部是國產?

國產手機未必真的全部是國產,必須看其芯片,其核心靈魂——芯片是國產的話,就百分之百國產了。因為除了芯片,其它部件是沒必要也不可能進口的。

手機行業最為明顯的特色就是大幅度的提升產品性能,硬件的軍備競爭不斷的加劇,不斷提升的性能主要要歸功於手機的核心硬件供應商——SOC芯片供應商。手機產品如同PC壹樣,都主要依賴芯片提供動力之源。

手機產品是壹個多方面的集合體,需要將外觀設計、做工質量、人性化UI、硬件性能、價格定位整合到壹個較為完美的平衡點時才能獲取市場的青睞。硬件性能則是作為打造摩天大樓的地基存在,在大量的硬件中又以芯片為重中之重。這壹部分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產品附加值最大的。目前的手機芯片市場還處於壹個群雄並起的時代,幾乎有點技術實力的品牌都可以參與芯片的研發與生產,但遺憾的是國產芯片處於較低的水平。

2013年安卓設備芯片品牌分布比例

通過分析數百萬手機芯片品牌後發現排名下:1、高通(48.7%)2、三星(28.5%)、3英偉達(9.1%)、4、聯發科技(7.8%)、5、華為海思(2.8%)。

目前,在手機領域,似乎已經形成了高端用高通,中低端用聯發科芯片的固有思維,前者擁有著眾多專利技術,是目前全球唯壹支持蘋果、谷歌、微軟三大軟件平臺的移動芯片廠,而後者則是在山寨手機大戰中聲名鵲起。而從銷售數據上看,在全球IC設計業,2012年美國排名第壹的高通銷售額達129.76億美元,我國臺灣地區排名第壹的聯發科銷售額為33.95億美元,而中國大陸排名第壹的海思半導體銷售額為74.50億元(約合11.92億美元),僅為高通的9.2%,聯發科的35.1%。

芯片制造技術對廠家的硬件研發能力要求較高,並不是純粹的打包方案,可以深層次做壹些差異化功能,壹般的芯片廠商並不能達到這種要求。

壹位深圳手機廠商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他們對芯片的選擇主要看兩點,壹是技術支持,出問題了能及時幫忙解決,二是質量和供貨的穩定性。“其實只要在技術上跑得順,我們肯定選。但國內做得比較穩定的手機芯片商我還沒看到,尤其是在國際市場上,國產芯片還有很長壹段路要走。”

事實上,中國廠商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做過手機芯片,例如廈華電子的“華夏芯”,2000年初海爾、海信、長虹等廠商投資自己做,但都以失敗告終。

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分析師潘九堂對記者表示,壹方面,國際芯片商有很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儲備,強大的研發和資金實力,可以同時研發高中低階壹系列芯片。另壹方面,國際芯片廠商面向全球客人,高端芯片不愁銷量。“在很長時間內,國產芯片廠商主要面向國內,國產手機廠商以前產品主要是中低階,由於國內芯片廠商實力弱少,研發團隊壹般就是幾百,最多上千人,所以只能夠選擇研發少數幾個產品,立足於現實,他們肯定會選擇有市場的中低階芯片。”

壹國產芯片廠商負責人坦言,移動終端價格成倍下降,芯片產業必須考慮如何降低成本。“SOC系統集成是關鍵,需要把邊緣的芯片技術不斷整合消化,而這只有堅韌和有理想的廠商才能做下去,移動芯片的發展超過了摩爾定律,SOC(系統級芯片)集成提高了門檻,給中國廠商造成了很大困難。”

顧文軍認為,目前國產芯片廠商和國際廠商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壹是商業模式上的差距,美國有很多IDM公司,韓國有從頭到尾的產業鏈,中國各自為戰,沒有清晰的模式。二是龍頭企業差距,臺積電的年銷售額100多億美元,中國大陸前四名都排不上。設計公司方面,高通年銷售額有100多億美元,展訊去年也只有7億美元,還不到高通的十分之壹。三是生產工藝和技術上差異。四是資本差距。臺積電、英特爾每年投入100億美元,大陸只有四五億美元。國際廠商如高通、博通等通過並購做大,國內廠商缺乏相應的資本。”

如果說“出身”讓國產芯片廠商輸在了起跑線上,另壹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為追趕而付出的昂貴費用。

壹個有關成本的數字是,從65nm(納米)、45nm壹直發展到22nm、16nm,芯片研發成本越來越高,22nm工藝節點是壹條達到盈虧平衡的產線預計投資需要高達80億~100億美元,16nm工藝節點時可能達到120億~150億美元。目前,幾乎只有少數高端芯片設計公司可以負擔此項研發費用,而對於分散的中國芯片制造產業來說,這幾乎是壹個不能擺脫的魔咒。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就像古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推石頭的故事壹樣,每個半導體產業新的周期或者每個新時代的發展中,我們都在強調這個產業的重要性,似乎結論都是:國內半導體產業過去的周期中取得了重大進步,但是和國際差距卻在拉大,如果現在不發展,會浪費最後的機會。於是重視,相關政策出臺。但努力幾年後,下壹個周期來臨時,似乎又回到原來的起點。”顧文軍對記者說。 ?

而在時間軸轉到4G時代,手機芯片市場或將面臨新壹輪的選擇。

顧文軍認為,從終端層面來看,目前國產TD-LTE芯片技術成熟度與國際品牌有較大差距,主要是華為、展訊等少數廠家。顧文軍表示,在這個領域,目前國內芯片幾乎沒有和高通競爭的實力。因此,雖然中國廠商在TD-SCDMA上積累有專利和知識產權,以及技術優勢,但是由於TD-LTE應該是多模標準,而中國企業在WCDMA和LTE領域幾乎沒有專利和技術積累,這導致在競爭中中國廠商的發展將受到很大制約。

潘九堂則顯得較為樂觀,他表示,目前已經開發成功全制式的4G手機芯片,但全球也只有高通、海思和marvell等少數幾家,像博通、英偉達等國際廠商都還需要半年到壹年,這就給了國產芯片商壹定機會。

“目前,海思、展訊、創毅視訊、聯芯科技、聯發科等中國廠商均已涉足TD-LTE(4G)芯片設計生產。4G手機的大規模商用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值得註意的是,華為海思是除了高通以外唯壹已經大量量產出貨的廠商,已經在日本、歐洲、中國、亞太、拉美等全球市場大規模發貨,被業內認為”含金量很足。潘九堂說。

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何士友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確實在手機芯片領域發力。“手機芯片的布局需要未雨綢繆,如果妳掌握不了核心技術,沒有什麽好的商業營運模式,妳這個企業很難生存,所以我們會花更多的精力在4G核心技術的打造上面。”

我引用的文章報道較多,可能妳看起來會嫌麻煩,不過這也是能夠讓人們更加清晰的、深刻的了解妳這個提問背後的真實答案的必然。看到這裏,想必妳就對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了。至於如何支持國產,妳肯定也有了自己的心中的選擇。對嗎?

(後記:費七八力的詳細回答了這麽多,妳竟然的草率的選擇了滿意答案,真令人掃興……)

  • 上一篇:光伏太陽能龍頭股
  • 下一篇:海德堡口腔醫院引進德國醫生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