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統,使地下水埋深保持在臨界深度以下。前蘇聯科學院v. akovda等專家認為,可能引起土壤鹽堿化的礦化地下水平均埋深為2.5 ~ 3 m,采取平整土地、開溝、田園灌溉、疏通渠道、防堵等措施。
建立現代化的排水系統。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溝和暗管的形式,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能排出土壤中的鹽分;垂直(立式)排水,垂直排水具有價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質好、可靈活控制和調節地下水位、維護工作量少、可同時與灌溉相結合等優點。梅花井布局最適合立井設置。
建立井渠結合的排灌工程體系,合理排灌。機井灌溉可以淋洗土壤鹽分,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地下蓄水量,起到灌溉、排水和調蓄的作用;井溝結合加速了水鹽交換循環,使土壤脫鹽。
化學改良。壹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澳大利亞,在鹽漬土特別是堿性土壤上施用化學改良劑,如石膏、硫酸和礦渣(磷石膏)。由於土地類型不同,申請金額也不同,申請時間要看當地經驗和資金情況。塗抹改良劑後需要用大量的水沖洗,在水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很難塗抹,且成本較高。但用這種方法,可使土壤積水從379天減少到145天,滲水量從292mm增加到605 mm,雖然化學改良成本高,但從經濟效益角度看是有利的。
有機肥。除了鹽堿化的危害,幹旱貧瘠也常常制約著農作物的生長,並呈現出鹽堿化加重、土壤肥力降低的趨勢。增施有機肥,稭稈還田,翻綠肥草場。利用腐植酸肥料改良鹽堿地,可以達到良好的脫鹽和施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