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努力,積極探索,改革創新,創新中心為開發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榮獲“全國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和“國家高新區先進孵化服務機構”稱號,成為全國同行中首家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創新中心,全國優秀孵化服務機構之壹。
成功率高達90%的孵化器
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是由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開發公司全額投資的企業型科技企業孵化器。十年來,創業中心堅持把引進國際管理模式、營造國際標準孵化環境作為國際化的前提,基本形成了符合國際慣例的孵化運營機制,培育了壹大批優秀科技企業進入國際國內市場。截至目前,創業中心孵化企業357家,成活率90.88%。
海浪再次起航。
蘭琪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6月。公司主要股東由壹批留美留學生組成,主要從事數字電視用高集成度集成電路芯片的開發、設計和生產。公司董事長楊崇和在漕河涇開發區科技創業中心成功創辦陶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並被美國矽谷著名的IDT公司以8500萬美元收購,在集成電路領域享有盛譽。
成立之初,蘭琪得到了漕河涇創業中心的幫助,公司很快就註冊成立了。創業中心在發展過程中,提供了人力資源、貸款融資、項目申報、知識產權申報和保護等全方位服務。
蘭琪在科技領域的突出表現吸引了業內多家資深投資公司。2006年6月,蘭琪科技獲得了來自英特爾投資和AsiaVest的654.38億美元投資。目前公司資產已被評估超過5000萬美元。
上海新力前途光明。
新力公司成立於2000年4月,同時入駐創業中心進行孵化,是創業中心重點跟蹤孵化企業。新力在參與國家十五計劃投標時,壹舉擊敗清華、南開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最終獲得國家R&D基金200萬元,為當年公司另壹個項目的投產吸引了654.38+06萬風險投資。
公司創始人錢誌亮曾任上海工業微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由於體制原因,工業微生物研究所的許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無法產業化。作為黨委書記,錢誌亮帶頭下海,帶領壹批科技人員走上了艱苦創業的道路。創業初期,公司資金短缺,創業中心為其聯系銀行;公司需要人才,創業中心為其聯系人才市場;公司需要申報項目,創業中心協助申報。
經過幾年的經營發展,新力公司已成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多個項目被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在黑龍江、甘肅、浙江、重慶、廣東、四川、寧夏等地形成了技術產業化基地,帶動項目投資十幾億元。在國際上,新力也與美國、俄羅斯、伊朗等國家有項目合作。
2004年,新力承擔了科教興市重大產業化科技重點項目“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任務,進壹步顯示了漕河涇孵化器培育的企業具有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承擔市、國家重大項目的能力。
光橋科技牽手巨頭
光橋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是壹家專業從事光纖通信產品研發的科技創業型企業。光橋的創業團隊由10多名海歸組成。這些誌同道合的年輕人憑借自己的技術背景和對行業前景的深刻理解,在美國加州矽谷創辦了光橋科技公司。
2002年5月,為謀求進壹步發展,光橋公司落戶漕河涇開發區,旨在研發國際最先進的光纖通信技術產品。光橋科技依托專業的技術實力、敏銳的市場眼光和國際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內推出了MetroWave品牌的全系列城域光網絡產品。所有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歸光橋所有。2003年,光橋科技的產品和技術服務得到了市場和客戶的認可,產品開始進入國內外市場。
光橋科技的發展得到了漕河涇開發區的大力支持,市領導和開發區領導都非常重視。開發區和創業中心為該公司提供了風險投資推薦、貸款融資和項目申報方面的幫助。2006年,光橋技術因其良好的發展受到全球光網絡通信巨頭西門子的青睞,西門子以接近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光橋。
這不是“神話”
經過十年的努力,創業中心“孵化器”裏飛出的“小巨人”,演繹了漕河涇科技創業史上感人至深的神話。高智科技有限公司以30萬元起家,最終發展成為年銷售額過億的知名企業。留美學生創辦的企業陶昕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漕河涇的孵化器,僅用三年時間就達到了世界水平,開創了中國集成電路產品出口發達國家的第壹案。陶昕強勁的發展勢頭讓矽谷巨頭IDT產生了強烈的並購欲望,最終以高出其啟動資金42倍的高價將其出售,從而進入了IDT的產業序列。還有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圓夢的達公司,制造新壹代寬帶接入用戶機的卓洋科技公司,以及鑫諾、信威科技、威能電力、普惠光電、南瑞配電網、吉凱基因、韓優網絡、方圓系統、陳昌信息等這些科技“小巨人”紛紛“破殼而出”,走向國際國內市場。
開發區科技創新的顯著成績吸引了海內外風險投資家的熱切關註,壹系列風險資本流向漕河涇開發區:美國IDT公司以8500萬美元收購陶昕,卓洋科技以3000萬元人民幣吸引香港知名投資公司,東方希望集團以2000多萬元人民幣投資拓能,康巴賽特以888萬元人民幣被上市公司航天機電收購。值得壹提的是,創業中心投資的分眾傳媒(中國)有限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價值增長50倍,漕河涇創投利潤退出...
近年來,據不完全統計,漕河涇開發區引進的風險投資已超過6543.8+0.2億元。風險投資家敢花這麽多錢,卻不能不看到預期的高回報和漕河涇開發區的巨大潛力。
這時,記者想起2001年,美國著名IDT公司總裁在上海收購陶昕科技時,對上海新聞界說:“上海漕河涇開發區科技創業中心能成功培育出陶昕這樣的世界級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說明上海已經具備了世界級的創業孵化環境,具備了培育世界級高科技公司和壹流人才的能力……”
“四化”服務獨具特色。
創業中心的“四化”服務獨具特色。在開展創新創業服務過程中,積極推進“服務系統化、管理規範化、輻射區域化、發展國際化”建設。服務系統化是指創業中心系統的企業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已經形成,包括中介服務平臺、風險投資平臺、專家咨詢平臺、政策服務平臺、技術服務平臺和信息服務平臺的完善。目前,服務平臺在線註冊用戶已達308家,六大服務平臺為企業的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提供了強大的後臺支持。
管理標準化。即嚴格按照ISO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加強創業中心內部管理,以創新創業服務規範創業中心。
輻射區域化。立足創業中心,走出創業中心,面向整個開發區,為所有企業提供科技服務。創業中心負責對整個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和評審進行初審。
發展國際化。即孵化企業國際化,註重引進國外中小企業和留學生企業;市場國際化有助於孵化企業開拓國外市場;資本國際化,通過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和引進國際風險投資,形成資本的多元化和國際化;國際合作與交流,通過加強與國外園區、孵化器、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吸收國外壹些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經驗。
創業中心是漕河涇開發區軟件園的管理機構。2005年軟件園83家企業的數據顯示,園區軟件企業營業總收入30億元,研究與試驗開發總支出2億元。* * *註冊軟件企業59家,軟件產品47個。創業中心還承擔“信息化示範園區”項目的企業信息化推廣和實施。2005年為41家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
十年風雨磨壹劍
作為全國首批由企業投資、按企業模式運營的孵化服務機構,創業中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創新和孵化服務機制,以“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為企業精神,以“孵化企業先行,追求成功卓越”為經營理念,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十年來,創業中心累計入駐企業357家,成活率90.88%,畢業企業77家。截至目前,商務中心註冊資金6500萬元,商務基地29000平方米。據1997-2005統計,創業中心在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額29.85億元,R & amp;d投資3.67億元,實現利潤6543.8+0.28億元,稅收6543.8+0.68億元。
十年來,漕河涇開發區共吸引風險投資超過12億元,充分證明了創業中心走國際化經營道路,探索風險投資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十年來,創新中心通過投資、聯合運營等多種形式,成立了20多家高科技公司,重點發展現代通信、生物醫藥、光機電壹體化等領域,在支持科技型小企業規模化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嘗試,積累了豐富的孵化經驗。
十年來,創業中心經過初創階段的艱苦探索和多年的風風雨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積累了豐富的孵化管理經驗,打造了壹支服務“雙創”工作的優秀團隊。
十年來,創業中心的發展成果在社會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全國同行業中擁有多個第壹:首家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國家級創業中心;第壹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孵化器陶昕公司被評為2001年度中國十大並購企業。被評為首批國家高新區先進孵化服務機構和全國首批國際企業孵化器試點單位;被聯合國企業孵化器認定為首批孵化專家單位,幫助尼泊爾建立了中國第壹家企業孵化器;2006年,以綜合評價得分第壹名的成績被授予上海市“優秀孵化器”稱號...
十年來,創新中心堅持“系統化、標準化、區域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使壹大批科技人才盡快掌握市場經濟下的企業管理和商業模式,實現向知識型企業家的轉變;培育了壹大批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湧現出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
未來,從“雙創”開始
為進壹步加強科技創新服務,漕河涇開發區總公司決定將總公司科技部和創業中心合署辦公,整合資源,把開發區的科技創新做大做強。不言而喻,漕河涇開發區的科技創新事業已經進入了壹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開發區總公司黨委副書記、創業中心董事長達如牛提出“新時代,創業中心工作要務實、有條理、有特色”。他說,“抓實際”就是要腳踏實地,把雙創工作落到實處,抓實事,抓出實效。“做好”就是追求世界壹流,國內領先。“抓特色”,就是根據國家和上海的要求,結合漕河涇開發區的實際情況,走具有漕河涇開發區特色的“雙創”之路。
2006年6月10日,“創新創業園”在浦江高科技園區破土動工。“雙創園”的軟硬件目標達到國際壹流水平,定位於打造以“專業孵化器集群”為標誌的第五代孵化器。“雙創園”壹期建築面積654.38+0.7萬平方米,其中核心孵化面積約2.4萬平方米。亞洲孵化器協會理事長、上海孵化器行業協會理事長王戎在“雙創園”奠基儀式上表示:“漕河涇創新創業園的建設,標誌著上海孵化器發展進入了壹個新階段……”
今天的創業中心將繼續堅持雙創工作“系統化、標準化、區域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我們正在努力實現“三個轉變”——從“育苗”到“育苗造林”,從創業服務到創新創業服務,從創新型企業服務到創新型產業服務。
今天的創業中心將繼續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走開發區自主創新之路,突出為創業創新和產業創新提供增值服務,註重綜合孵化和專業孵化、國內國際資源、經濟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進壹步推進創業中心的“系統化、標準化、區域化、國際化”,進壹步把“雙創”工作做實、做好、辦出特色。為把漕河涇開發區建設成為世界級多功能綜合科技產業園做出新的貢獻!
後記:
十年時間,可以創造出很多成功的企業。壹般來說,很多成功的案例壹定有很多原因;和失敗,但只有壹個就夠了,把企業做大做強也是如此。總結、提煉、歸納創業中心十年發展的基本經驗和主要教訓,無論是對於漕河涇開發區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對於創業中心“孵化器”的未來發展,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也是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十年發展回顧和總結的首要課題。
十年來,創業中心發生了很多熱點事件。也許有些賽事剛剛有所起色,有些賽事的熱潮已經退去,但它在不同時期的發展突破和“亮點”卻給漕河涇的每壹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裏,我們只選擇壹款鱗甲獻給讀者。都說總結過去才能更好的探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