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壹天起,新中國民航迎著中國的朝陽騰飛,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不平凡發展歷程。特別是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航業在航空運輸、通用航空、機隊更新、機場建設、航線布局、通航保障、飛行安全、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民航的發展和國家的經濟發展都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和支持。它是幾代民航幹部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為祖國藍天事業譜寫了壯麗的篇章。新中國民航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第壹階段(1949 -1978):籌建期。
1949 165438+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在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下,在空軍指導下,成立民航局。10月9日,中華航空公司總經理165438+劉靜怡、中央航空公司總經理陳卓林率員工在港光榮起義,率領12飛機返回京津,為新中國的民航建設提供了壹定的物質技術力量。
1950新中國民航成立時,小型飛機只有30多架,年客運量只有10000人,運輸總周轉量只有157萬噸公裏。1958 2月27日,國務院通知,從即日起,中國民用航空局劃歸交通部領導。
1958 3月19日,國務院通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95次會議批準國務院將中國民用航空局改為交通部直屬局。1960 165438+10月17、經國務院市政機構編制委員會原則討論,決定將中國民用航空局更名為交通部民用航空總局。
它是管理全國民航的綜合總局,隸屬壹級,負責管理運輸航空和專業航空,並直接領導地區民航局的工作。1961以來,民航系統認真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使民航事業重回正軌,取得了長足發展。
到1965,國內航線增加到46條,國內航線重心從東南沿海、腹地向西南、西北偏遠地區轉移。南寧、昆明、貴陽等機場新建、改建,飛行條件和服務設施相應改善,特別是完成了上海虹橋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擴建工程。在此期間,通用航空的發展穩步增長。
1965年末,中國民航擁有各類飛機355架。1959年,中國民航采購伊爾-18飛機,標誌著活塞螺旋槳飛機向渦槳飛機的轉變。
1963年,中國民航再次購買了英國子爵號,從而結束了長期以來只使用蘇制飛機的局面。1962年4月13日,NPC第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五十三次會議決定將中國民航總局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總局”。
4月15日,中央決定將民航總局由交通部改為國務院直屬局,其業務工作、黨政工作、幹部人事工作等。由空軍直接管理。這壹時期,由於民航領導體制的幾次變動,航空運輸的發展受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很大。1978年,航空旅客人數只有231萬人,運輸總周轉量3億公裏。
在文化大革命的前五年,民航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1971年9月以後,在周總理的關懷下,中國民航重點發展遠程國際航線。
截至1976年底,中國民航國際航線發展到8條,通航裏程達到41000公裏,占總通航裏程的41%;國內航線增加到123。1971年中國民航從蘇聯購買了5架伊爾-62飛機,13年從美國購買了10架波音-707飛機。此外,還從英國購買了三叉戟飛機,從蘇聯購買了安-24飛機。
這樣,我國各類民航運輸機總數達到117架,可以更好地貫徹“內外結合,遠近兼顧”的經營方針。第二階段(1978 -1987):穩定發展期。
1978 10 10月9日* * *同誌指示民航要從經濟角度管理。1980 2月14日* * *同誌指出:“民航必須企業化”。
同年3月5日,中國* * *決定將民航從軍隊編制中分離出來,將中國民用航空局由隸屬空軍改為直屬國務院,實行企業化管理。這壹時期的中國民用航空局是政企合壹,既是主管民航事務的* * *部門,又是以“中國民用航空(CAAC)”的名義直接從事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業務的國家企業。
有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蘭州(後遷至Xi)和沈陽六個地區行政機構。1980年,整個民航只有140運輸機,而且大部分是50年代或40年代制造的蘇式伊爾-14和李-2飛機,載客只有二四十人,只有17中大型飛機載客100人。只有79個機場。
1980年,中國民航年客運量僅為343萬人次;全年運輸總周轉量為4.29億噸公裏,在世界民航中排名第35位,僅次於新加坡、印度、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第三階段(1987 -2002):重組擴張期。
1987年,中國* * *決定對民航業進行改革,改革的特點是航空公司與機場分離。主要內容是將原北京、上海、廣州、Xi、成都、沈陽6個地區民航局的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相關業務、資產、人員分離出來,組建6家國家骨幹航空公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平等競爭。
這6個國家的骨幹航空公司分別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國西南航空公司、中國西北航空公司和中國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主營通用航空業務,兼營航空運輸業務的中國通用航空公司也於7月成立,1989。
同時,在原民航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管理局成立骨幹航空公司。
2.中國的飛機發展史抗日戰爭時期,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戰局的推移,中國民航經歷了壹段曲折的歷史。
轉折點是2月7日爆發的太平洋事件,1941。事件發生前,中國民航運輸業為生存而掙紮,業務日漸衰落,“歐亞”瀕臨絕望;事件發生後,“AVIC”得到了在駝峰空運方面發展的機會,並逐漸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在此期間,除了老型號,中國還引進了美國的DC-3、C-46和C-47等新型號。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央航空公司和中國航空獲得了壹定的喘息機會。
抗戰後期重組的“中央航空”公司,由於運力不足,面臨空運困難,實際可用的飛機只有兩架。1945 165438+10月,“中央航空公司”在印度購買了壹批美軍的剩余物資,包括8架C-45和C-47運輸機,加上後來購買的CV-240(即“空中宮殿”)飛機,達到65438架。
1949 165438+10月9日,在中國* * * *的策動下,原* * * * * * *所屬的中華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2000多名員工在香港起電起義(史稱“兩航起義”),12兩家航空公司當天冒險回到祖國的懷抱。這12架飛機,加上兩家航空公司員工維修後留在大陸的17架小飛機,構成了新中國早期民航機隊的主體。
在這12架飛機中,包括美國唐納德·道格拉斯(Donald W. Douglas)設計的DC-3螺旋槳飛機和前面提到的美國康維爾公司生產的“空中宮殿”(CV-204),兩家航空公司起義的唯壹主發動機在1950被命名為“北京”,* *總統親自為這架飛機題寫了“北京”。上世紀50年代,中國先後從蘇聯購買伊爾-14飛機,承擔專機和國內客貨運輸任務。
1959年,中國民航從蘇聯購買了伊爾-18飛機,這標誌著活塞螺旋槳飛機向渦槳飛機的轉變。與此同時,壹批有誌於發展祖國航空工業的人也在努力改變中國基本依靠購買外國飛機來建設空軍和民航的局面。
1957-65438+2月,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運(Y)-5,又稱“豐收”-2首飛成功。1963年,中國民航向英國訂購的“子爵”飛機抵達並加入飛行,改變了過去主要使用蘇制飛機的局面。
1971年,從蘇聯訂購的伊爾-62和安-24飛機也投入使用。1972-1973年,中國從英國引進三叉戟飛機。
至此,我國各類運輸機總數達到117架,可以更好地貫徹“內外結合,遠近兼顧”的經營方針。上世紀80年代,中國民航還引進了英國制造的Short -360飛機、空客制造的A310飛機和蘇聯制造的Tu -154飛機。
1972 2月21日,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乘坐空軍壹號——B707訪華,這標誌著中國民航“波音時代”的到來。同年,中國民航訂購了10架B707客機。
截至2007年,在中國運營的近1200架民用飛機中,超過壹半由波音公司生產,其中使用最多的是B737系列飛機。1980中國民航局采購波音747SP寬體客機,標誌著我國飛機使用已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983之後,中國以貸款、國際租賃和自籌資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了壹批先進的波音和麥道飛機,包括波音747、757、767和777。20世紀60年代中期,幾家歐洲航空公司對新型寬體客機的需求導致了空客公司及其A300的誕生。
空客從1985進入中國。1995年末,民航共有29架空客飛機,占飛機總數的7%。截至2007年底,空客飛機在中國的數量已攀升至390架,占總數的33%。空客聲稱其在中國的下壹個目標是到2012年贏得50%的民用飛機市場份額。
從飛機類型來看,中國基本上擁有各種型號的空客飛機,包括A300系列、310系列、320系列、330系列、340系列和新A380。1998年5月,Y7-200A適航試驗飛機獲得我國適航當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標誌著國產飛機發展邁上新臺階。
1999 65438+10月,Xi安飛機工業公司提出了以提高產品制造質量和飛機舒適性為主要內容,打造新壹代國產支線飛機的“精品工程”。經過改進和改裝,新機正式命名為“新舟”60(MA-60)。1999 9月,“新舟”60開始在長安航空投入使用。
3.有沒有人知道AVIC貴航飛機有限公司的具體情況,這家公司是由AVIC雙陽、馬雲、貴飛所、淩雲物資、無人機公司和龍飛公司、貴航飛機事業部按照AVIC專業整合的要求組建的從事戰鬥/教練機、無人機研發和生產的大型企業,是AVIC防務的成員單位。現有員工近70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近2400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近300人,高技能人才近1.500人。建立了完整的飛機科研生產體系,特別是初步建立了無人機試驗、試飛和訓練基地。40年來,該公司研制、生產和交付了數十種戰鬥/教練機和無人飛行器,為中國航空武器裝備現代化和國家出口做出了重要貢獻。
前衛發布的《2013-2017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com顯示,
近年來,在需求的驅動和無人機在幾次局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的激勵下,無人機的國內R&D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行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
首先是新興產品的數量。在2010珠海航展上,中國展出了超過25種無人機。只是在幾年前的珠海航展上,中國才首次提出無人機的概念。即使在上屆珠海航展上,中國也只展示了幾款無人機。
其次,涉及的廠商數量爆炸式增長。而且國產無人機產品已經成功走出國門。Xi安愛生科技集團的ASN系列無人機、航天科工十壹院的彩虹無人機、AVIC程菲集團的翼龍無人機等相繼簽訂出口訂單。
所以這家公司的發展前景很好。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到妳。有問題請提問采納。謝謝妳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