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低迷受疫情影響,各車企都在縮減開支,以求順利渡過難關。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汽車企業的R&D投資會發生變化嗎?
吉利:預計投資約45億元。
吉利汽車近日發布2019年度報告。年報顯示,吉利汽車2019年銷售汽車136萬輛,營業收入974億元,同比下降9%。其中,凈利潤82.6億,同比下降35%。
對於凈利潤下滑,吉利汽車表示,除了整車銷量減少外,還與研發費用投入較大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吉利汽車集團研發支出30.67億元,較2019.26億元大幅增長59%。
據了解,R&D費用的增加主要與R&D在新車開發、動力總成和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的投資增加有關。
此外,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李東輝表示,2020年吉利計劃在R&D的投資基本保持穩定,同時由於多個平臺帶來的成本降低優勢,預計R&D將相應減少,預計在R&D費用的投入約為45億元。R&D投資的方向主要用於三個方面,即平臺技術、新模式開發和“新四化”方向。
在銷售目標方面,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兼總裁安聰慧非常樂觀。“目前年初定下的65,438+0,465,438+0,000輛的目標沒有調整,我們對全年的目標還是充滿信心的。當然是基於目前的全球經濟形勢,所以目前沒有下調的打算。”
此外,業內其他車企曝出的降薪風波也給員工吃了定心丸。安聰慧表示,“吉利在疫情期間沒有裁員、降薪、拖欠員工工資。我們應該通過內部的組織變革、員工效率的提高、新項目的布局來合理使用員工。"
長城:銷售目標下調,R&D投資不降。
長城汽車2019財報也於近日發布。像吉利汽車,營收和利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數據顯示,長城汽車2019年總收入為962.11億元,同比下降3.04%;利潤總額565,438+0.065,438+0億元,同比減少265,438+0.25%;歸母凈利潤44.97億元,同比下降13.64%。
R&D投資方面,數據顯示,長城汽車2019年度研發支出由2018年度的17.43萬元增加至2716萬元,同比增長55.8%。
據統計,2014、2015、2016、2017、2018年,長城汽車分別投資25.7億、27.6億、318億、33.6億、65438+。對此,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副主任郭巖松認為,長城壹直堅持過度研發、過度投入的理念,未來5年將投入300億R&D費用,研發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四驅系統,將技術提升到國際水平。目前,全球R&D布局已有規劃。
與吉利汽車不同的是,長城汽車2020年的銷售目標從之前的11102萬輛下調,凈利潤從之前的47億元下調至40.5億元。
雖然銷售目標有所調整,但長城汽車在R&D的投資不降反升。
"銷售有所調整,但我們在R&D的投資壹直在增加."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長城汽車要加大對傳統汽車、新能源、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的研發投入,提升競爭力,為未來打好基礎。
此外,魏建軍還表示,“營銷端代表品牌,產品是品牌的根本。這兩頭都得大力投入。”未來長城汽車的投入將圍繞兩個重點:壹是研發,二是營銷網絡,包括網絡質量的提升和品牌推廣。
但值得註意的是,由於過去幾年研發投入過大,長城整體數據受到壹定影響。在財報數據中,長城汽車的毛利已經縮減至4.96%,遠低於其他壹線車企。
長安:固定年收入的5%。
長安汽車最新發布的新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9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4億元至29億元,同比下降452%至526%,預計基本每股收益為0.50元至0.60元。
對於虧損的進壹步擴大,長安汽車將其歸咎於銷量下滑的影響。銷售數據顯示,長安汽車2065,438+09年共銷售新車約65,438+0.76萬輛,比2065,438+08年的207.46萬輛下降了65,438+05%。具體來看,自主品牌(重慶長安、河北長安、合肥長安)、長安馬自達、長安福特銷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然而,銷量下滑並沒有影響長安汽車在R&D的投資。長安汽車壹直堅持將年收入的5%投入研發,據了解,上壹個五年計劃,研發投入超過6543.8+06億元,未來五年,這壹數字將超過200億元,逼近300億元。同時,長安汽車還計劃每年投入不低於65,438+00%的R&D費用用於車輛智能化研究。目前R&D的成果包括L3自動駕駛技術、遠程泊車、集成自適應巡航等技術。
值得壹提的是,長安汽車全球R&D中心於2065438+2009年4月正式開業。該中心投資43億元,歷時8年建成。這裏被譽為長安汽車全球R&D格局的總樞紐,與寶馬大眾性能相當的藍鯨NE1.4T高壓直噴發動機就誕生在這裏。
長安SUV近年來的崛起,與長安汽車在技術研發上的大力投入不無關系,這也意味著長安汽車硬實力的提升。
比亞迪:投資繼續增加或超百億。
和上述車企壹樣,比亞迪的營收和利潤也沒有逃脫下滑。
近日,比亞迪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本期實現營業收入127739億元,同比下降1.7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12億元,同比下降42.03%。
對於凈利潤下降的原因,比亞迪表示主要是行業和政策的變化以及本期R&D費用上升的影響所致。
的確,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在比亞迪的業績上幾乎平分秋色,而去年年中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的下降,極大的影響了整個新能源車市場,銷量持續下滑。與此同時,2019上半年凈利潤增速高達203.6%的比亞迪第三次急轉直下,也造成了全年營收的虧損。
先說研發投入,雖然比亞迪還沒有公布2019年的R&D費用,但是從前幾年的R&D投入可以猜出大概。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8年,比亞迪的R&D投入分別為45億元、63億元和85.35億元,研發支出超過其他自主品牌,為最大投入。按照以往R&D費用的增長速度,預計2019年R&D費用近百億元,2020年R&D費用可能超過百億元。
壹年來,無論是成立多家“福迪公司”垂直整合制造業和R&D,將自己轉型為供應商,還是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動力電池、底盤和純電動汽車,還是發布“刀鋒電池”掀起電池革命,還是4月份不為人知的“大動作”,都不難看出,比亞迪已經深諳R&D帶來的產業變革 並且同時也在通過研發的力量不斷完善技術護城河,在未來幾個電動化、智能化發展的關鍵年份,比亞迪的R&D投入必然會增加。
標題寫道:
很多機構預測2020年的車市會受到很大程度的打擊,復蘇需要很長時間。其中,麥肯錫預計將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2020年世界汽車銷量將減少近30%,中國市場銷量減少65,438+05%,短期內無法恢復。
這也導致了壹個事實,即並非所有的中國汽車公司都在增加R&D的努力,但壹些汽車公司正在減少其R&D費用,以保持其利潤。例如,JAC 2019年的R&D費用和R&D支出分別減少了17.87%和24.73%。
但總體來看,國內大部分自主汽車品牌的R&D投入並未受到太大影響,R&D費用投入穩中有升,本著“再窮也不能窮在R&D”的原則。
這是因為自主品牌已經清楚地意識到,R&D投資的增加確實可以促進汽車工業的發展,使中國的汽車工業更加強大。
車企面對的是廣闊的國內市場,想靠產品力在市場上有所作為,只需要壹項研發成果。同時,中國自主品牌也堅信“梅花香自苦寒來”,今天的車市很艱難,明天可能同樣艱難,但後天會很美好。
值得註意的是,大量資金的投入確實體現了車企對R&D的重視,但汽車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並不能與R&D費用的增減直接掛鉤。因臃腫內耗導致技術落後甚至品牌被市場淘汰的產品不在少數,企業應盡量避免。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