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奇跡中,壹些國家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放松金融管制,資本項下自由兌換,外資可以自由進出。這樣外資和技術項目加速了,經濟過熱了,速度在加快。各國股市、樓市貨幣暴漲。到1997,股市、樓市、匯市都出現了泡沫。在這裏,國際熱錢大規模湧向亞洲。
65438-0997香港回歸後,以美國為首的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老虎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基金以泰國為突破口,掀起了亞洲金融風暴。風暴之前,美元和泰銖的匯率是1: 25,是固定的,即1美元可以兌換25泰銖。美國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向上發展,但泰國經濟出了問題。其房地產泡沫和經濟增長放緩。匯率如何維持在1: 25?美國三大基金集結數千億美元,第壹站趕到泰國。索羅斯先是從泰國央行借了250億泰銖,然後拋出。當時泰國人慌了,擔心泰銖貶值,都去把泰銖換成美元。恐慌在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在換美元。然而,泰國銀行的外匯儲備有限。最終,在沒有美元的情況下,泰國只能放棄固定匯率制度,讓泰銖自動浮動,泰銖隨即貶值。原來的1: 25,如果減到1: 50,壹美元可以換50泰銖。炒家把5億美元換成250億泰銖,歸還給泰國央行,剩下的5億美元可以自己留著。在國際炒家的壹再攻擊下,泰國政府終於寡不敵眾,於7月2日1997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當日泰銖兌美元匯率下跌17%,1997亞洲金融風暴正式拉開序幕。
金融風暴迅速蔓延,菲律賓比索、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的溫情崩盤,連壹向強勢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1997年10月下旬,國際投機者轉而攻擊中國和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中國和臺灣省自願放棄新臺幣匯率。到了6月中旬5438+065438+10月,韓國再次爆發金融風暴,韓元暴跌,韓國政府緊急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日本的許多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也破產了。這時,東南亞的金融風暴變成了亞洲金融危機。
1998亞洲金融風暴再起,再度攻擊印尼元、新加坡元、馬來西亞林吉特、泰銖、菲律賓比索,第二輪暴跌開始。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 1下降到1998年5月至6月的150: 1。8月初,1998,國際炒家再襲港,港股恒生指數從16000點跌至6600多點。香港金管局利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買入國際炒家賣出的港元,將匯率穩定在7.75港元兌1美元。此時中國政府為其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持和充足的資金支持,使得國際炒家在香港未能如願。香港的聯系匯率保住了,但股市幾乎崩盤。亞洲金融危機蔓延到了北方的俄羅斯。1998年8月7日,俄羅斯央行擴大盧布對美元的浮動區間,推遲償還外債並暫停國債交易,迅速導致盧布貶值70%。俄羅斯股市、匯市壹路暴跌。正是這次意外,讓在俄羅斯股市和債市投入巨額資金的國際投機者失去了活力。最終,壹家交易額數萬億美元的美國著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陷入破產,金融投機者也不戰而降。亞洲金融風暴剛剛結束。
壹個龐大的利益集團緊密合作、共同努力的畫面完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過去30年席卷亞洲國家財富的金融風暴,是美國各利益集團齊心協力的結果。在他們面前,有產業公司、產業資本、金融資本的先頭部隊,然後出現了專門打遊資的BLACKPINK。美國輿論的搖旗吶喊和評級機構的鼓勵功不可沒。關鍵時刻政府出面支持,完全是大兵團作戰。幾個對沖基金能獨立完成嗎?
通過這場戰役,美國終於發現“金融衍生品”是個好東西,輕松地將亞洲如此大量的財富中飽私囊,讓亞洲國家壹夜之間回到外逃前。她的破壞力僅次於原子彈和氫彈。這促使許多美國人改變了他們的財富思想:即財富原本是通過勞動創造的,後來被軍事戰爭搶奪了。這時候就可以發動金融戰,暗中攫取財富。華爾街的投機者貢獻很大。這是壹次成功的實驗。
1998年6月5日,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魯賓、財政部長等人向美國國會施壓,凍結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監管權6個月,6月,1999,11,推動美國國會永久取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對金融衍生品的監管權。從此,金融衍生品成為美國在和平條件下最強大的掠奪性國家武器。1997的亞洲金融風暴,讓全世界見證了美國金融霸權和美元霸權的強大氣焰。歐洲不能坐以待斃。
1998年5月2日,歐盟宣布德國、比利時、奧地利、荷蘭、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盧森堡、愛爾蘭和芬蘭成為歐元創始成員國。歐元從1999 1在歐元區11國家正式流通。這對歐洲有很大好處:第壹,歐洲國家之間的貿易節省了交易成本;二是聯手對抗美元。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霸權地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阻止歐元崛起成為美國的難題。
1998 10 10月13日,歐洲爆發前南斯拉夫科索沃危機。1991年,南斯拉夫的科索沃90%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1991年,阿爾巴尼亞人單方面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國”,後組建“科索沃解放軍”,企圖以武力實現民族獨立。1998年2月28日,阿爾巴尼亞武裝分子與塞爾維亞警察發生流血沖突。此後,兩個族群之間的沖突升級,武裝沖突不斷。1998年8月,20萬科索沃難民無家可歸,聯合國做出決議,要求沖突雙方立即停火。後來,在北約的壓力下,南斯拉夫宣布全面執行安理會決議,從科索沃撤軍,由國際人員監督,並盡快與科索沃阿族展開自治談判。1998 10 10月27日,北約宣布暫停空襲南斯拉夫。
1999 65438+10月1歐元誕生。開盤價為1歐元對1.17美元。世界對歐元持樂觀態度。美元不會坐以待斃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危機再起,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軍開始轟炸塞爾維亞,科索沃戰爭正式爆發。經過73天的激戰,南斯拉夫被迫接受聯合國的調解方案,同意向科索沃派遣維和部隊,最終讓聯合國接管科索沃。戰後不到壹年,歐元壹路跌至最低0.82。科索沃因為戰爭把歐洲變成了不安全地區,資金不得不從歐洲和歐元區撤離,所以歐元壹路暴跌是必然的。
這裏還有壹個小插曲:克林頓智商很高,在比* * *和黨更大的意義上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但他對華盛頓和紐約的上層政治結構並不太了解,即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壹直由美國資本集團主導,克林頓政府並不代表美國資本集團的利益。於是,這些資本集團制造了壹個“裙子事件”,但實際上,他們會找出其他事件。最後我給克林頓提出了兩個條件:要麽下臺,要麽滿足資本利益集團的條件。克林頓同意了後壹個條件。美國的資本集團主要是石油、軍工、金融等。,然後科索沃戰爭就發生了。
亞洲剛剛經歷了金融危機,歐洲還在打仗,美國安全,美元穩定。不出所料,資金瘋狂流向美國和美元。利空和歐洲經濟前景黯淡,資金選擇了美國和美元。
美國在90年代開始了信息技術革命,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互聯網,被稱為信息高速公路工程。隨著美國高科技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地的資本湧入美國,湧入矽谷,湧入成立於1971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在這裏淘金。
美國很多高科技公司通過在納斯達克上市,吸引世界各地的資金到美國。拿到錢後,這些公司開始運營自己的網絡和高科技公司。那時候太多互聯網公司壹夜暴富。這種財富的示範效應使得更多的資本流向高科技和網絡。後來互聯網時代到來,美國通過資本市場使得大量資金從亞洲、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流入美國,出現了網絡投資熱。大量資本本來是想流入行業,流入公司的錢,但是在科技股時代,我們幹脆拿錢去納斯達克市場買科技股和互聯網公司的股票,這樣賺錢更快。於是大量資金註入納斯達克,掀起了壹股炒作科技股的熱潮,造成了股市的極大泡沫。
伴隨著1997的亞洲金融風暴和1999的科索沃炮火,短短兩年時間,納斯達克指數從壹路狂奔中的1000多點漲到5000多點。
但是好景不長。到2000年4月14,美國納斯達克股市泡沫開始破滅,壹年之內從最高的5300點跌到最低的1600點。結果大部分公司破產倒閉。這時人們才意識到,美國搞互聯網和信息高速公路的上市公司股票泡沫太多,股價被人為炒作,根本不值那麽多錢。
但是互聯網成就了美國。第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量資金到美國,做了強勢美元。二是確立美國在世界的高科技地位,加速全球化進程。第三,美國的財富模式深入人心,以如此快的速度完成了大規模的財富原始積累。
但是兩個極端相遇了。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滅,歐洲停止了爭鬥,歐元區變得安全,資金開始流向歐洲。歐元兌美元從1: 0.82起步,到2008年的1: 1.56的水平,使得美元的強勢地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納斯達克泡沫破裂時,美國資本市場失去了對資本的吸引力。然而,亞洲經濟正在這裏逐漸復蘇。科索沃之後歐洲恢復了平靜,資金開始回流亞歐,流入美國的資金越來越少。1999年流入美國的資本是7000億美元,2000年是3000億美元,2001年是100億美元。
2001九月11。以奧薩馬·本·拉登為首的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民航客機,其中兩架撞上了世貿中心的雙子塔,壹架撞上了華盛頓五角大樓的壹角,另壹架在前往國會大廈的途中由於乘客的反抗而提前墜毀。恐怖組織襲擊了美國。打破了美國最安全的神話。國際基金開始大舉投資歐元。
這個時候,禍不單行。“9.11”事件發生後,資金加速回籠,終於迫使美國公司的欺詐行為陸續浮出水面。安然、安達信、施樂、朗訊科技、世通等大型跨國公司都在做假賬,最後都倒了。美國面臨大規模資本外逃,美國經濟神話破滅。
“9.11”事件嚴重打擊了美國人的信心,金融醜聞粉碎了美國大公司在全世界的神話。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盡壹切可能轉移世界的註意力。
因為“9.11”事件,美國人對恐怖主義深惡痛絕,伊拉克成為恐怖主義最大的策源地之壹,再加上歷史恩怨。美國想打伊拉克,但聯合國堅決禁止。大多數國家強烈反對,美國卻堅持要打。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美國使用的最先進武器:B2隱形轟炸機、海上發射的巡航導彈、M1主戰坦克等。,立刻把全世界輿論的焦點轉向了伊拉克。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壹石多鳥:壹是及時轉移了世界對美國金融醜聞的關註。二是發動戰爭,刺激軍火需求。第三,飆升的石油和黃金刺激了對美元的需求。第四是控制伊拉克的油庫、石油輸出國組織組織和石油美元的權力。第五,表明了美國在世界上的政治軍事霸權地位。
這說明為了捍衛美元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美國資本集團肯定會不擇手段。比如為什麽美國人那麽討厭薩達姆,因為他是獨裁者?非要發動戰爭,死得快嗎?為什麽中情局試圖在政變中殺死查韋斯?雖然政變時發生了意外,但查韋斯幸運地逃脫了。就是因為他們兩個率先改變了國際石油用美元結算的歷史,改成了歐元。因為伊拉克和委內瑞拉都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重要成員,如果這兩個國家率先將國際石油的結算貨幣由美元改為歐元,可能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許多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會紛紛效仿,從而推翻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霸權,美國資本集團控制世界經濟的手段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工具。問題是2000年6月5438+065438+10月薩達姆政府決定伊拉克將石油美元結算改為歐元,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結束才改為美元。這才是伊拉克戰爭的真正起源。伊拉克戰爭雖然暫時解決了美國國內危機,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美國資金流失、雙赤字激增、經濟下滑的命運。當伊拉克被攻擊時,美國的戰爭預算大約是500-600億美元。當時認為可以快速完成。結果從2003年到2009年,美國在伊拉克待了6年,花了8000多億美元。伊拉克戰爭擴大了美國的國債、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這是美國面臨的壹個非常緊急的情況。這個歷史責任落在了美國房地產身上。美國政府在2000年左右做出選擇,號召美國人買房。美聯儲也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連續降息,貸款利率很低,用房地產來提振美國經濟,讓美國經濟保持繁榮。鼓勵美國窮人買房,創造房地產繁榮。制造壹個更大的氣泡來堵住另壹個氣泡留下的黑洞。
美國有3.5億人,很多人沒有買房。先搜壹下有房的有錢人,讓他們最好再買別墅,讓住小房子的中產階級住大房子。如果進壹步動員無房的藍領階層買房,會創造多少房地產需求。次級貸款是逐步形成的:
首先,商業銀行發放次級貸款。
壹開始是信用等級高的人買房。後來優質客戶越來越少,生意不好做。商業銀行放寬了條件,讓信用等級低的人可以買房,他們可以通過出售商品賺錢。但是商業銀行的規則仍然礙事。我該怎麽辦?假的!只要貸款人同意買房,雖然信用差,但商業銀行可以把他的信用記錄填為優秀,然後就可以辦理按揭貸款了。只是商業銀行貸給優質客戶的利率是5%,貸給信用等級低的人是10%。這樣的利差對商業銀行來說是很賺錢的。
商業銀行告訴買不起房的人,花30萬美元買房,首付3萬美元,就可以留下來。過幾年,如果房價漲到50萬美元,妳就把房子賣了,把30萬美元的本息還給主銀行,剩下20萬美元的利潤。如果付不起30%的首付,那麽20%,或者10%,零首付真的不行。如果沒有收入或者收入不高,還不起月供,三年後可以重新開始,但是利息更高。這樣,買不起房的人也能買得起房。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買房,房價會上漲。買房的人很幸福。他們要麽擁有壹套房子,要麽等待房產升值。對購房者來說沒有風險,因為商業銀行已經用貸款為購房者買單了。
第二,商業銀行向投資銀行出售次級債。
買賣雙方皆大歡喜。商業銀行承擔所有風險。而且壹旦房價下跌,買家不交錢,房子就不值錢了,銀行也面臨巨大損失。這樣,商業銀行將所有的抵押貸款匯集在壹起,形成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通常的房貸利率是5%,次貸利率是10%。可以6%的利率賣給投行,賺剩下的4%。這樣,次級貸款的風險就從商業銀行轉移到了投資銀行。
第三,投資銀行把它們打包,賣給全世界。
在購買了這些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後,投資銀行開始設計金融衍生品。他們還把它們打包,變成次級債券——CDO。銀行的存款利率只有1%,次級債券利率定在10%,賣給投行的大客戶。就這樣,次級貸款被賣到全世界。
四是為次級債投保。
為了打消投資者購買投行次級債券的顧慮,投行設計了壹種新產品——信用違約互換(CDS),讓購買次級債券的投資者如果擔心風險,也可以購買信用違約互換,讓保險公司承擔部分風險。舉個例子,如果壹個投資者買了50萬美元的次級債券,他去保險公司買信用違約互換,支付3%的保費後,如果這邊出了問題,那邊的保險公司就要負責彌補損失。不出意外的話,保險公司會大賺壹筆。就這樣,次級債被慷慨地賣給了全世界。
正當美國資本集團和美國政府之間的金融戰爭取得巨大成功時,壹系列金融危機發生了:
2007年4月4日,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6日,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服務提供商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投資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7日,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
2007年7月16日,華爾街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關閉旗下兩只對沖基金,這是該公司成立83年以來首次出現虧損。2008年3月,美聯儲敦促摩根大通銀行收購貝爾斯登。
2008年9月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15日晚,美國銀行發表聲明,表示願意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
2008年9月16日,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了850億美元的短期緊急貸款。這意味著美國政府介入接管AIG。
2008年9月21日,在華爾街投行紛紛倒下後,美聯儲宣布將最後兩家投行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轉為商業銀行。這樣就可以通過吸收存款來度過難關。
至此,2008年9月21日,歷史為華爾街的投行畫了壹個驚人的句號,“華爾街投行”作為壹個歷史名詞消失了。
10年6月3日,布什政府簽署了總額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市計劃。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極大地沖擊了美國的實體經濟,包括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實體產業危在旦夕。
美國金融海嘯也牽扯到了全世界,影響了全世界。
2009 65438+10月20日,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宣誓就職。
(此部分摘自楊的文章《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過程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