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衛請術士給鹽官圓夢。術士說:“古水是個賣字,真正的古水之王是賣水的水神。要想得到寬恕,只能祈求懺悔。”鹽官趕忙問:“怎麽懺悔?”術士想了壹會兒說:“免除納稅,在賣水的地區服役,讓百姓安居樂業,上帝也會寬恕自己的。”鹽官點頭稱是,隨即命令差役們放棄古水真王牌位,早晚燒香祭拜。還貼出告示,把水谷兩邊的村莊和以“賣”為名的村莊劃為免稅區。通知壹出,免檢村當然高興。其他村壹聽說叫“顧”的村可以免稅,也壹陣風似的把村名改成了“顧”,紛紛上報,要求免稅。不到壹年,80多人報了案。據說當時無論是肩上扛什麽物資,還是船上扛什麽物資,只要插壹面白旗,就暢通無阻。鹽官看到叫賣的村太多了,如果都改成賣,稅收就沒了,然後就下了通知,不再允許以賣取村名。
後來這些有賣的村有的變成了市區,有的和別的村合並改名了,所以很難說到底賣了多少。而天津的別名“津沽”、“古上”則是經常使用的。“尋方步步高踏青,誰在柳外築了釣魚臺?七十二片春水生,野桃開在午景聲裏。”清代詩人查長曄寫下了天津的美景。當然,200多年前天津的野趣風光已經不存在了。但“七十二顧”這個名字,是用來命名天津河交匯處的濱海風光,卻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