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經濟特區正式成立198165438+10月,從1.6平方公裏起步,由1984 165438+10月,19965438擴大到52.6平方公裏。特區成立以來,從壹片荒灘上起步,解放思想,艱苦奮鬥,取得了巨大成就,規模日益壯大,不斷輻射和帶動全市發展,汕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表現在:
(1)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國內生產總值從2007年的198121億元增長到850億元,增長了24.8倍,年均增長12.8%。其中,2007年中心城區生產總值達到353.4億元,占全市的41.57%。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19819元增加到2007年的17160元。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從1981.1.8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42.49億元,增長了35倍。三次產業比重從1981的25.3∶32.4∶42.3上升到2007年的5.6∶52.6∶41.8。工業主導作用顯著增強,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形成了紡織服裝、工藝玩具、化工塑料、食品加工、機械設備、印刷包裝、音像材料、電子信息等壹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工業總產值從1981增加到2007年的1.98億元。品牌戰略成效顯著。汕頭專利申請量居全省地級市第四位,擁有中國名牌產品10個,國家免檢產品30個,廣東名牌產品78個。中國馳名商標12件,廣東省馳名商標131件。馳(寫)商標約占全省總數的10%,在全省地級市中排名第二。節能減排取得初步成效。2006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1.13噸標準煤,同比下降0.438%。萬元GDP能耗為0.661噸標準煤,同比下降4.38%,居廣東省倒數第四。
特別是近年來,汕頭的經濟發展進入了壹個新的起點。國內生產總值從2003年的498.43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850.1.5億元,年均增長65.438+0.2%。港口貨物吞吐量從2003年的65438±0470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2300萬噸,年均增長65438±00.8%。出口總額從2003年的6543.8+8.92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39654.38+2億美元,年均增長20%。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從2003年的5200萬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543.8+720億美元,增長了2.3倍。
(2)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汕頭作為粵東區域性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功能較為齊全。形成了以海港、空港為中心,以高等級公路、鐵路為骨架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港口吞吐量從1981年的336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2300萬噸。中心城建成區面積從1981年的7.81平方公裏擴大到2007年的118.06平方公裏。
(三)對外開放不斷擴大。2007年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為3912萬美元,是19 81的14.6倍。1981-2007年,全市出口總額459.95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2.765438億美元。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領域不斷擴大,我市已與18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
(4)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化。政府行政機構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公共財政框架和新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初步建立,投資體制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基本實現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
(五)社會事業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初中毛入學率超過1.000%,農村實現免費義務教育。被列為省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城市,醫療衛生發展水平保持在全省地級市前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1的397元增加到2007年的1169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81的295元增加到2007年的4515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從2007年的1981增加到1.25億元。
二、汕頭經濟特區發展的主要優勢
第壹,僑鄉僑胞豐富。汕頭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目前,全世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335萬人。潮汕人歷來勤勞、進取、敢闖。在潮汕人當中,尤其是海外,湧現出壹大批商業大亨和社會精英,在國內外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海外華人是壹筆巨大的財富,也是招商引資最重要的資源。改革開放後汕頭直接吸收的外資80%以上是華僑。
第二,民營經濟比較發達。汕頭的民營經濟起步較早,發展較好。改革開放初期,汕頭特區率先提出“四放開”(放寬視野、放寬政策、大膽試驗、全力以赴),實行“三個壹起”(壹二三產業、大中型企業、集體經濟、橫向聯合經濟、個體私營經濟),全力發展民營經濟。目前,民間投資占全市投資的60%以上,私營企業數量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0%以上,規模以上私營工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0%左右。企業上市步伐加快,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第三,區位條件較好。汕頭靠近西太平洋國際黃金水道,市區距香港187海裏,距臺灣省高雄180海裏。壹直是粵東、贛東南、閩西南的產品集散地,也是內地面向海外的重要通道。目前,廈深鐵路正在建設中,汕頭機場有望對外開放,港口建設步伐將加快。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根本改善,區位優勢將不斷增強。同時,汕頭是廣東省距離臺灣省最近的城市,南澳島港距離臺灣澎湖馬公港僅102海裏。兩地人氣接近,文商相通。汕頭與臺灣加強經貿合作大有可為。
四是積累了壹定的發展條件。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汕頭的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提供了較為堅實的物質支撐。而且,目前經濟發展壹直保持上升趨勢。從2002年到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增長了5.7%、8.8%、1.1.3%、1.6%。同時,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建成了深汕高速、汕汾高速、廣梅汕鐵路等壹批交通基礎設施,形成了以海港、空港為中心,以高等級公路、鐵路為骨幹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科技、教育、人才、信息、商業等基礎較好,城市的集聚和輻射能力較強。
然後這個:/view_zwdt.asp?id=4765
是未來的規劃,樓主也可以參考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