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幾個成功調整生產經營結構的例子

幾個成功調整生產經營結構的例子

在地勘局和地勘單位中,廣西地勘局、廣西柳州探礦廠、浙江十壹地質隊、寧夏物探院的結構調整效果較好。他們的主要成就如下:

壹、廣西地質勘查局

1994以來,廣西地勘局以道路項目為重點,大力推進結構調整。該局以公路建設項目總承包為契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項目投資,取得了多種效益。1994年,廣西地勘局利用承包欽州陸屋壹級公路工程(50.23km)的契機,成立了“廣西地礦建設工程開發中心”(即工程勘察施工企業集團),同時取得了工程勘察設計甲級、工程勘察甲級、工程施工甲級、工程監測監理乙級的專業資質證書,獲得了進入各類工程勘察施工市場的“入場券”。

欽州壹級公路項目為建設用地合同,總造價4.5億元。壹期為路基工程,造價654.38+3億元。甲方只拿出300萬元作為開辦費,其余以2700畝土地使用權作為價款支付工程款。這種情況對於第壹次承包公路工程的廣西地勘局來說是壹個嚴峻的考驗:做還是不做?他們用土地做抵押,從銀行貸款。雖然貸款有利息,但是土地也可以加。現在,壹期工程已經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效果:

(壹)直接經濟效益突出。

因為開發中心有工程總承包資質,可以執行省級收費標準。僅此壹項就能比壹般地勘單位收取的工程價款高出20%,在654.38+0.3億元的總產值中獲利數千萬元。

同時,該局自身直接承包公路工程也為其地勘單位提供了工程建設市場。廣西地勘局所屬地勘單位11技術室,產值8000萬元。這些產值完全是由於該局的直接管理,構成了對地勘單位管理的補充。兩者的關系是相加的,而不是此消彼長的。沒有這些經營,地勘單位產值將減少8000萬元;300多名員工將失業壹年。

(2)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具有可觀的後續效益。

這些好處有的已經得到,有的還會陸續得到。

(1)已出讓土地950畝,收益71萬元,其中增值1.8萬元,占原價的34%。

(2)利用土地進行自我發展。投資21萬元建設鄭源酒店;使用土地和建築服務;折價400萬元換取欽州藝術學校51%股權。

(3)利用購買我司土地的便利,取得油氣庫總承包權,價格654.38+0.25億元,大部分由地質隊承包,少量外包;取得深能碼頭填海權,總成本5400萬,利潤2400萬;取得碼頭專線建設權,收益65,438+08萬元,以固定價格收購專線30%股權。

此外,還有65,438+0,350畝土地使用權有待開發或出售,包括地質和礦產資源的散裝碼頭、特殊采礦碼頭和銅冶煉場地。

(3)通過陸琴公路的建設,取得了品牌效應,展示了廣西地礦建設開發中心的勘探建設能力,贏得了各方的信任。

截至1998年底,先後承擔了以下項目:

李沁鐵路路基20公裏,價格2000萬元;

欽州市國土局綜合樓建設,總造價21萬元;

市政工程1號,800萬元;

廣西貧困山區找水,價格654.38+02萬元;

陸琴公路的路面耗資7500萬元。

以上工程造價加起來,總額超過5億元,大部分由廣西地勘局所屬地質隊施工。

值得指出的是,廣西地勘局陸琴公路項目引起的連鎖反應不僅是建築市場的擴大,也是最有效的投資。首先,勞動力交換土地本身就是壹種投資,土地是生產要素,購買生產要素是典型的投資;其次,在土地上建酒店和藝術學校(商業)也是壹種投資;第三,承包秦盧高速公路路面鋪設,換取25年的高速公路收費權,也是投資。這些投資不僅給廣西地勘局帶來了大量的資產增值(按現價估算在2億元以上),還帶來了壹些長期穩定的收入。

二、浙江第十壹地質隊

浙江省地質勘查局第十壹地質隊在1993還處於困境。當時壹個300多人的地勘單位,年收入只有1152萬元,在沿海地區屬於低水平。然而,他們在市場上的主要收入來源,工程勘察和基礎設施建設,受到了個體經營戶的嚴重挑戰,停止了。面對這種情況,他們在仔細分析了當時溫州的工程勘察和基礎施工的市場情況後,認為隨著區域經濟實力的增強,土木工程會越來越高層化、大型化。為了適應這種形式,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我們的技術優勢和聲譽與對手競爭。為此,他們制定並實施了自己的發展戰略:

(壹)加大投入,擴大規模,管理債務

他們認為,雖然地質隊在小規模市場上無法與個體戶競爭,但在技術和信譽上卻遠比個體戶有優勢,而這種優勢是承包大項目的必要條件。因此,他們決定擴大規模,瞄準大項目,解決關鍵問題。但是要規模化,必須要有投入,而且需要更多的投入。而投資的來源只能靠自己,沒有別的辦法。所以要敢於負債經營,借雞生蛋。於是他們利用地質隊的名聲向銀行貸款,購買設備。從1993到1995,先後借款800萬元,購買大型樁基施工鉆機、空氣壓縮機、GPS-15工程鉆機、挖掘機、ST120推土機、ZL-40裝載機、俄制Camas自卸車、東風卡車等數十臺套。利用這些現代化設備,結合原有技術,很快打開了局面。1994,資金總額2805萬元,比1993增加143%,凈增1653萬元。1995,貨幣總量3845萬元,比1994增長37%,凈增104萬元。儲蓄和收益在654.38+0.994達到654.38+0.64萬元,比654.38+0.993的77萬元增長654.38+0.30%。1995達到208萬元,比1994增長27%。這項福利是在支付銀行貸款利息後獲得的。於是他們得出壹個結論,只要資產利潤率高於銀行利率,負債是可行的。

(二)橫向聯合,搞資本經營。

他們在工程勘察和基礎施工市場取得好成績後,想到的不是如何享受這些成果,而是如何利用這些成果實現更大的戰略目標。於是他們開始實施第二步戰略。

他們認為,雖然現階段工程勘察和基礎施工市場蓬勃發展,但畢竟市場容量有限,行業單壹,壹旦出現風險很難調整。因此,它決定使用積累的資金,與銀行貸款,投資於多元化的業務。但是他們也覺得地質隊搞多種經營沒有優勢,風險大,比如工業生產。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決定選擇效益好的企業,進行長期投資,實行資本經營。同時派人參與生產經營,學習技能。1995,他們對溫州泰亨光學有限公司投資250萬元,占公司股份的25%。當年出資30%,資本運作初見成效。

(3)進軍第三產業,多種經營。

在獲得工程勘探的規模經營效益、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外投資的資本經營效益後,繼續按照既定的發展戰略前進,即追求長期、持續、穩定、高效的發展。他們壹方面掌握壹些正在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另壹方面準備開拓新的產品、服務或行業;同時,我們還在構思更長遠的發展方向。其發展思路是:充分利用旅本部現有空間,發展第三產業,變非經營性房地產為經營性房地產,實現多角度經營戰略。利用現有地段,從事酒店、餐飲服務、開店、租用寫字樓等,可以建立更穩定的產業集群。這樣的產業壹旦形成,既能保持相當的規模,不斷升值房地產,又能穩定安置大量人口。可以與現有的工程勘察、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工業企業、外資合作,最終實現十壹地質隊經濟的持續、穩定、高效發展。

三、廣西地質勘查局柳州探礦廠

利用該地段的優越條件,投資開發取得了特別突出的投資效果。1993,廣西地勘局將城郊土地500畝的石油隊與柳州探礦廠合並,占據了好位置。壹方面利用當時任務滿滿的探礦廠安置石油隊剩余勞動力;另壹方面,利用石油隊的土地,將探礦廠的車間、倉庫搬走,為發展第三產業騰出空間,他們稱之為“讓第二(第二產業)回歸第三(第三產業)”。這壹步相當成功。通過1998,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1)利用探礦廠騰出的地段建設“南天大廈”,總投資1.3萬平方米,總投資3000萬元,其中800萬元為銀行貸款,其余統籌資金全部由局投入。1995 4月創業,當年收入800萬。剔除成本,其償還貸款200萬元,盈利1.2萬元。到1997,銀行貸款全部還清,年利潤250萬元,構成廣西地勘局最穩定的新經濟增長點。

(2)對探礦廠原有的舊庫房、俱樂部、體育場、汽車過道進行改造,先後投資580萬元建設了300多門面的商場,可對外出租,年收入400萬元,凈收入約250萬元,安排富余勞動力20余人。堪稱投資少見效快的新經濟增長點。然後,進行第二和第三階段的開發。先後招商引資6654.38+萬元,改造原探礦廠全部車間,累計收入14萬元。原始投資已經收回,每年的投資效果非常理想。1997年,他們把市場發展到了頂峰。通過自身積累、員工集資、銀行貸款、施工單位墊付、用戶墊付租金,建成了1.2萬平方米的“飛鵝商城”,使土地使用價值上了壹個臺階。

(3)據不完全統計,利用柳州探礦廠原有地段,已形成正規穩定的經濟效益,年凈收入約10萬元,安置職工200余人。還形成了價值6000萬元的固定資產,國有資產增值率5年翻了3倍。這是地礦部所屬地勘單位最有效的投資項目之壹。

四。寧夏地質勘查局物探研究所

投資效果顯著,生產經營結構調整基本到位,除自願辭職外,原有勞動力得到安置。

1997的收入為198萬元,其中商業服務收入60萬元;巖土工程收入840萬元;造紙廠收入800萬元;物探項目收入為654.38+0.4萬元;預算撥款654.38+0.4萬元(除654.38+0.6萬元補貼和20萬元工作經費外,其余均為專項);人均年收入9000元,整體排名第壹。醫院生產經營結構調整已基本到位。今後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已取得的成果,重點是提高經濟效益,自我積累,自我發展。

為什麽在寧夏這樣壹個經濟不發達的環境下,物探研究院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原因是良好的投資效果、準確的結構調整方案以及項目實施和投產後的出色管理。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所的前身是寧夏地質勘查局地球物理隊。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其結構調整是最大的。1997年預算中安排的物探工作只有20萬元,相當於該院年總收入的1%。剩下的99%都是原來改制的行業。它的成功在於:

(1)關鍵是要有長遠的發展戰略。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他們就意識到物探在寧夏不會有太大的市場,而巖土工程,主要是軟基處理,在河套地區的寧夏大有可為。於是他們利用人員素質的優勢(有很多大學畢業生是學理科的)開始研究軟基處理技術,投入設備和施工,結果很快就成功了。隨後幾年,他們不斷改進技術,越做越精。不僅站穩了腳跟,還被寧夏建築設計部門視為最可靠的基礎施工單位。如今,他們的軟基處理在寧夏壹直保持著70%左右的市場份額,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2)他們在巖土工程領域立足後,考慮到不能孤註壹擲。為了調節風險,我們還成立了商務中心,成立了農機批發市場,建了綜合服務樓,效益壹年比壹年好。這壹決定使物探研究所的在職人員全部得到了安置,職工收入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3)他們的投資項目選擇正確,投產後經營良好。有四個特點:

A.醫院部門主要負責決策,二級單位從事業務。醫院的幾大支柱產業都是醫院領導精心規劃的。

B.醫院部門真的很精簡。工作人員只有13人,下設4個部門,分別是2個財務部,3個人事部(含黨務),4個規劃監督審查部,4個公關部(含辦公室、宣傳幹事),基建主管,其他2個。

C.醫院科室以管理費承包二級單位,保基數,先保上級後保收入。

D.財務集中管理。二級單位財務人員全部由醫院財務部門派出。二級單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必須通過財務部的“內部銀行”辦理。這從根本上控制了所有的收入和支出。

  • 上一篇:被保險人的輕微免責是什麽?
  • 下一篇:創可貼地板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