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
壹、典籍摘要
1.《神農本草本經》:主氣癃、 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
2.《 本草經集註》:主虛勞。主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男子傷中,女子淋瀝,不欲食,養肺,強陰,益精,令人有子,明目,治赤痛。久服輕身,耐老。
3.《名醫別錄》;男子傷中,女子淋瀝,不欲食。養肺 強陰益精。明目療赤痛。
4.《藥性論》:能 去風毒,肝中風熱,毒風沖眼目,赤痛障翳,腦痛淚出,去心胸煩熱。
5.《日華子本草》:通 小便淋澀,壯陽。治脫精,心煩。下氣。
6.《 醫學啟源》:主小便不通 ;導小腸中熱。
7.《 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熱,胃熱、明目、利小便、分利五淋,止 水瀉。
8.《本草綱目》:止暑濕瀉 痢。
9.《本草從新》:清肺肝風熱,滲膀胱濕熱;開水竅以固精竅,令人有子。治濕痹五淋、暑濕瀉痢、目赤障翳、催生下胎。
10.《科學的民間藥草》: 鎮咳,祛痰,利尿。
11.《山東中藥》:敷濕瘡、泡瘡、 小兒頭瘡。
12.李杲:車前子,能 利小便而不走氣,與茯苓同功。
13.《 雷公炮制藥性解》:車前子,主淋瀝癃閉,陰莖腫痛,濕瘡泄瀉。赤白帶濁,血閉產難。炒細研用。
14.《本草便讀》:清邪火以下行,直達州都祛濕熱;味甘寒而降利,專清水道愈癃淋。治肝家有夢之遺精。
15.《本草匯言》:車前子,行肝疏腎,暢郁和陽,同 補腎藥用,令強陰有子;同和肝藥用,治目赤目昏;同清熱藥用,止痢疾火郁;同舒筋藥用,能利濕行氣,健運足膝,有速應之驗也。設情動過節,膀胱虛,氣艱於化而津不行、溺不出者,單用車前疏泄,閉愈甚矣,必加參、苓、甘、麥,養氣節欲,則津自行,溺乃出也。
16.《藥品化義》:車前子,子主下降,味淡入脾,滲熱下行,主治痰瀉、 熱瀉,胸膈煩熱,周身濕痹,蓋水道利則清濁分,脾斯健矣。取其味淡性滑,滑可去暑,淡能滲熱,用入肝經,又治暴赤眼痛,淚出腦疼,翳癃障目及尿管澀痛,遺精溺血,癃閉淋瀝,下疳便毒,女人陰癃作痛、或發腫癢,凡此俱屬肝熱,導熱下行,則濁自清矣。
17.《醫林纂要》:車前子,功用似 澤瀉,但彼專去腎之邪水,此則兼去脾之積濕;彼用根,專下部,此用子,兼潤心腎。又甘能補,故古人謂其強陰益精。
18.《本經逢原》:凡瀉利暴下病,小便不利而痛者,用車前子為末,米飲服二錢,利水道,分清濁,而谷臟止矣。又治目疾,水輪不清,取其降火而不傷腎也。
19. 《科學的民間藥草》:鎮咳,祛痰,利尿。
20. 《本草蒙筌》:通尿管淋瀝澀痛,不走精氣為奇;驅風熱沖目赤痛,旋去翳膜誠妙。濕痹堪卻,生產能催。益精強陰,令人有子。
21. 《本草新編》:車前子車前子,味甘、鹹,氣微寒,無毒。入膀胱、脾、腎三經。功專利水,通尿管最神,止淋瀝泄瀉,能閉精竅,祛風熱,善消赤目,催生有功。
22. 《得配本草》:利水道,除濕熱,去胸痹,療翳障。清肺肝之風熱,通尿管之澀痛。
23. 《馮氏錦囊秘錄》; 車前子清肺肝風熱,滲膀胱濕熱,通尿管淋瀝澀痛,不走精氣為奇;驅風熱腫目赤痛,旋去翳膜誠妙;導濕除熱煩,清暑止瀉痢,濕痹堪卻;生產能催,益精強陰,令人有子。
24. 《醫學入門》: 車前子味甘鹹寒,止瀉通淋治產難,除濕祛風明赤眼,葉消瘀衄刀傷殘。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桃葉珊瑚苷、京尼平苷酸、都桷子苷酸、毛蕊花糖苷,還含消旋壹車前子苷,車前子酸,琥珀酸,車前粘多糖A及甾醇等。《中國藥典》規定:含京尼平苷酸(CH20n)不得少於0.50%,毛蕊花糖苷(C2H305)不得少於0.40%。鹽車前子含京尼平苷酸不得少於0.40%,毛蕊花糖苷不得少於0.30%。
2.作用:本品有利尿排石,通便,抗炎,鎮咳祛痰、平喘等作用。
3.藥理: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氯化物、尿酸等的排泄。
4.臨床:
①治療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車前子可能由於其利尿作用及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而有助於本病的治愈。
②用於轉正胎位。待妊娠28~32周時,服車前子,壹周後復查。***觀察68例,轉正率80~90%。
車前草
典籍摘要
1.《本草經集註》:主金瘡,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煩,下氣,除小蟲。
2.《名醫別錄》:金瘡,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煩下氣,除小蟲。
3.《飲片新參》:清血熱,治吐衄,利小便,通淋,明目。
4.《本草備要》: 涼血去熱,止吐衄,消瘕瘀,明目通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