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集團的國際化發展歷程從最初的引進國外技術和設備開始,逐步發展到產品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其國際化發展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實施名牌戰略(1984-1991)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家電行業冰箱廠蜂擁而至,海爾集團的前身青島冰箱總廠瀕臨破產,管理混亂,缺乏競爭優勢。為了擺脫虧損,取得有利的競爭地位,青島冰箱總廠決定引進世界最先進的冰箱生產技術,生產世界壹流的冰箱,創中國名牌。1985年,青島冰箱廠與原西德利博海爾工程有限公司簽訂合同,進口利勃海爾冰箱零部件,生產青島-利勃海爾冰箱。這壹階段,海爾狠抓質量管理,以1988榮獲中國冰箱行業歷史上第壹枚國家質量金獎,標誌著名牌戰略初見成效。1992年,海爾獲得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成為中國家電行業首家通過該認證的企業。2.相關多元化發展戰略(1992-1998)所謂“相關多元化”發展戰略,是指企業進入與成本鏈相關的多個業務。相關多元化使企業在業務之間保持壹定的統壹性,技能轉移和成本分擔使多元化企業獲得比獨立經營時更多的利潤,產生協同效應,從而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促進技術轉移,成為競爭優勢的基礎。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海爾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以加強其在家電行業的競爭地位。1991年底,海爾合並青島電冰櫃總廠和空調廠,經營範圍從冰箱擴展到電冰櫃和空調。5438年6月至0993年9月,海爾先後收購青島紅星電器有限公司和萊陽家電總廠,經營範圍擴大到洗衣機、微波爐、熱水器。1997年9月,海爾與杭州西湖電子集團合資成立杭州海爾電器公司,生產彩電、VCD、傳真機等產品。1998年6月,海爾、北航、美國C-MOLD公司合資成立“北航海爾軟件有限公司”,進軍計算機信息行業。目前,海爾已經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產品種類最全、銷售收入最大的企業。這壹時期,海爾的國際化活動主要是建立海外市場網絡,初步嘗試在海外建廠,實現產品設計的國際化。(1)海外市場網絡產品出口的建立是海爾實現跨國經營的第壹步。在壹貫重視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海爾獲得了壹系列國際認可的產品質量認證,成為海爾產品走向世界市場的通行證。目前,海爾品牌產品已陸續進入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海爾集團形成了有效的海外營銷網絡,在海外發展海爾加盟商31家,經銷點8000多個,建立了售前宣傳、售中安裝、售後服務的全方位營銷體系,為海外工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海外建廠的初步嘗試1996 65438+2月,海爾集團在印尼投資建廠,成立海爾薩帕羅有限公司,首次實現海外投資和跨國生產。1997年6月,海爾LKG電器有限公司在菲律賓成立。1997年8月,馬來西亞海爾工業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2月,南斯拉夫生產廠成立。(3)產品設計的國際化為了實現本地化設計和本地化生產,海爾集團堅持“市場設計產品”的經營理念,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市場信息,使產品設計跟上市場變化。海爾自1994在東京成立第壹家海外設計分公司以來,先後在洛杉磯、矽谷、阿姆斯特丹、蒙特利爾等地成立了海外設計分公司。在首爾、悉尼、東京、洛杉磯、矽谷、阿姆斯特丹、維也納、蒙特利爾、中國臺灣省和中國香港設立了信息中心。3.跨國經營(1998至今)從1998開始,海爾集團就明確提出了“國際化海爾”的戰略目標。海爾的國際化戰略由三部分組成:質量國際化、技術國際化和市場國際化。(1)國際質量保證體系認證、國際產品認證、檢測水平國際認可是海爾集團使產品質量水平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內容。目前,海爾集團* * *已有冰箱、冰櫃、空調、洗衣機、微波爐、熱水器六大產品通過ISO9001認證,成為中國通過認證數量最多的企業。在國際上,海爾產品獲得了VDE、GS、EMC、德國TUV、美國UL、ETL和DOE、加拿大CSA和EEV、美洲NRTL/C、澳洲SAA、日本S-MARK、歐盟CE、沙特SASO、俄羅斯GOST、世界CB、南非SABS、菲律賓PBS、韓國。同時,海爾的檢測水平也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是國內同行業首家獲得EEV、CSA“共享認證”、CSA“全認證”、美國UL用戶測試數據認可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