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鋰電池行業頻頻出現“跨層級合作”。材料廠變成代工廠怎麽辦?

鋰電池行業頻頻出現“跨層級合作”。材料廠變成代工廠怎麽辦?

壹年多來,鋰電池原材料價格飆升,以鋰、鎳、鈷為代表的上遊賺得盆滿缽滿,以電池廠為代表的下遊則陷入腹背受敵,陷入供不應求、毛利率下降的窘境。

在保證供應和降低成本的壓力下,電池廠近期頻頻繞過材料廠的中遊環節,尋求更多上遊資源的合作,反向向材料廠提供原材料,以獲得成品。代工、貼牌的生產模式逐漸出現。

目前在原材料價格高企的背景下,貼牌模式以價換量,壹定程度上滿足了上下遊對成本和資金控制的訴求;但從長遠來看,在各環節定價透明的大背景下,代工可能意味著話語權的喪失。材料廠只有綁定核心客戶,加大技術變革,保持戰略資源,才能在新壹輪產業鏈博弈中占得先機。

跨層級合作下的準OEM模式

“最近,我們在和壹家頭電池廠談合作。對方壹上來就提出了“以貨換貨”的要求。華中某正極材料企業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越來越多的電池廠在繞過材料廠,直接與上遊談判,鎖定原材料提供給材料廠,材料廠再將成品返銷給電池廠,過程中只賺取加工費,這實際上某種程度上把材料廠變成了代工廠。

從產業鏈排序來看,材料廠作為資源端和電池廠的中間環節,是電池廠的壹級供應商。但從最近電池廠的動向來看,“跨級合作”現象頻頻上演。

6月29日,蜂巢能源與延鋒鋰業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鋰資源、鋰鹽供銷、電池回收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並計劃攜手規劃江西上饒鋰電池全鏈條生態產業園項目;5月9日,中創新航與天齊鋰業達成戰略協議和供應協議。雙方同意在電池及電池材料、新材料、鋰鹽、鋰礦等領域開展投資、研發等合作。同時,天齊鋰業將於2022年6月至6月65438+2月向中創新航銷售電池級碳酸鋰。更早的5438年6月+10月,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後與永興材料、天華超晶聯手,以合資公司形式建設碳酸鋰項目,計劃產能分別為5萬噸和65438萬噸以上。

而且各大電池廠也追根溯源,參與礦產投資。如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在非洲和美洲參與了多個礦產項目,中創新航與四川國資合作開發甘孜州鋰礦,郭萱高科在江西宜春有鋰礦布局,並計劃鎖定阿根廷Jujuy的相關鋰礦資源。

“現在的市場環境是上遊挑下遊。對於上遊的原料廠來說,肯定更傾向於和電池廠合作,因為集采和需求更有保障。”華東某電池公司人士對證券時報·E記者表示,上遊原材料周期性強。如果他們能和電池廠結成深厚的紐帶,即使以後遇到下行周期,也不會擔心產品銷量。

在跨層級合作的背景下,電池廠全面控制上遊成本,而材料廠的生產模式逐漸從自主生產轉向來料加工,“上下斡旋”的空間減小。

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正極材料供應商長源鋰業表示,加工產品利潤空間比較小,主要是為了滿足客戶的訂單需求。然而,即使利潤微薄,代理加工業務仍在迅速增加。2021年鋰的長期代理加工規模約為5000噸,占三元正極材料年產量的11%。2020年,公司對其核心客戶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加工業務收入為零。

電池廠除了直接加工,通常還會指定原材料給材料廠,形成壹種OEM的貿易模式。以長源鋰業為例,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要求其優先采購廣東邦普和湖南邦普生產的三元前驅體,這兩家公司都是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21鋰前驅體長期自供比例約為65%~70%,外采主要來自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

湖南豫能招股書顯示,2021年,公司向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采購碳酸鋰2.5億元作為原料,同時向後者供應磷酸亞鐵鋰正極材料。然而,在之前的兩年中,他們之間沒有碳酸鋰的購買交易。

保障供給,降低成本是內生動力。

“動力電池企業布局上遊資源,最根本的動力是降低成本。”上述正極材料企業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越往上遊走,靈敏度和控制能力就會越高。

過去壹年,在以碳酸鋰為代表的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下,動力電池廠利潤承壓,毛利率集體下滑。2021,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動力電池業務板塊毛利率為22%,同比下降4.56個百分點;億緯鋰能鋰離子電池業務毛利率為19.02%,同比下降7.11個百分點;郭萱高科電池產品毛利率為17.88%,比上年下降6.84個百分點。福能科技動力電池系統毛利率為-19.05438+0%,同比由正轉負;欣旺達電動車電池產品毛利率為-0.87%,同比大幅提升,但仍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今年壹季度,電池廠繼續承受原材料上漲壓力,毛利持續下降,壹度引發4月份相關股票股價下跌。

面對毛利率的下降,電池廠選擇與資源方直接對話,盡可能鎖定原材料價格,縮短供應鏈長度,防止以貼牌或代工的形式“中間商賺取差價”。“與材料廠相比,電池廠的整體實力還是比較強的。在談判中,更容易以量換價,議價能力更強,形成‘進、攻、退、守’的良性局面。即使資源端價格高,他們手裏還是有壹些低價的原材料可以利用,壹定程度上會降低成本。”華南壹位鋰電池投資者表示,在鋰電池四大主材中,正極材料在電池成本中占比最大,對資源的依賴性更強,是代工模式最受歡迎的領域。同時,電池廠在正極材料的前期研發上有很深的積累,很多都配備了自己的前驅體產能,使得代加工更符合邏輯。

據上述鋰電投資人士透露,加工模式下,報價系統變了,成本在別人手裏,主動權會少很多。目前三元正極材料加工每噸利潤僅為654.38+0萬元左右。

除了降低成本,保證供應也是電池廠綁定上遊的壹大抓手。“前端資源供應跟不上動力電池擴張的步伐。如果原材料控制不到位,就會形成閑置產能,影響企業的利潤表現。”前述電池廠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目前碳酸鋰貨源依然緊張,市場上的小料廠很難拿貨,只能靠電池廠出面。

“某種程度上是材料廠把電池廠往上遊推,‘原材料+加工費’的定價模式是雙方形成的默契。”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莫可說。

在前述電池廠人士看來,貼牌模式也能滿足技術保密要求。“鋰電池行業的競爭趨於激烈。大部分電池廠在材料研發領域投入巨大,代工可以把核心技術控制在自己手裏。目前大部分動力電池廠對供應商都有專屬要求,就是為了防止技術泄露。”

前述鋰電池投資人士認為,電池廠上遊布局的另壹個邏輯是資本逐利的結果。“近年來,鋰電池行業增長迅速,大量熱錢湧入。鋰電池行業已經從技術密集型向資源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轉變。處於產業鏈核心的電池廠沈澱了大量財富。要找到出口實現增值,布局高毛利的產業鏈前端,有利於提升自身估值和融資能力。”

權宜之計還是未來趨勢?

在貼牌或代工模式下,面對可能出現的微利時代,材料廠會如何處理自己?“在享受了去年低價囤貨、鎖貨的紅利後,未來材料廠不再希望大幅增長,轉而尋求穩定增長,降低經營風險。”上述正極材料公司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從財務數據來看,在這波行情中,材料廠憑借長期合作鎖定的方式,普遍過上了比較滋潤的日子,除了營收規模大幅增長,頭部企業毛利率大幅上升。磷酸亞鐵鋰龍頭公司方得納米、湖南豫能、湖北萬潤2021的毛利率分別為28.85%、26.35%和31.1.09%,同比分別上升18.49個百分點、11.06個百分點和1.06個百分點。“隨著前期簽訂的長協到期,分紅期結束,目前原材料價格仍處於高位。材料廠采購原材料相對謹慎,財務風險較大。”隆眾資訊正極材料分析師宋靜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小材料廠可能更傾向於以加工模式換取規模,獲得相對穩定的利潤。

壹直以來,材料廠處於原料廠和電池廠的夾縫中,上遊需要現金現貨,下遊有賬期,現金流表現不佳。2021年磷酸亞鐵鋰和德國納米、湖南豫能、湖北萬潤、長園鋰業分公司、白蓉科技等三元材料廠商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均為負值。

可比說,材料廠承受價格波動的能力有限。與其把大量流動資金押在原材料上,不如以OEM模式維持穩定的現金流,用於擴大再生產。“個人預測,電池廠采購原材料由材料廠加工將逐漸成為壹種趨勢。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材料廠的話語權似乎較弱,但其生存狀態更穩定,但前提是依附於壹些大客戶。”

“和電池廠綁定後,會有穩定長期的出貨量,營收規模和利潤率都能得到保證。”上述正極材料企業人士坦言,相比之前的市場化采購,電池廠會給壹定的賬期,與下遊賬期形成對沖,不會占用太多自有資金,也是對成本的攤薄。

事實上,目前鋰電池行業處於大擴張周期,材料廠在不影響自身生產的情況下,也願意利用閑置產能進行代工。“發揮有效產能,走薄利多銷之路,才能行穩致遠。”莫克表示,代工和貼牌模式會讓產業鏈的價格體系越來越透明。任何壹個環節都只是賺了應該賺的錢,獲取超額利潤會越來越難。“其實目前電池的定價方式也在調整,逐漸轉向與金屬資源形成價格聯動。當前述機制建立完善後,鋰電池將走向商品定價。”

不過,在上述正極材料企業看來,代工還是目前原材料價格高企的權宜之計,如果從長遠來看,純粹的代工會成為電池廠的附庸,實際上材料廠還是會守住底線的。“據我所知,市場上雖然有很多做代工的企業材料廠,但大多采用的是‘自產+代工’的雙軌制。比如壹半產能以加工方式出口,另壹半采用自主經營模式,自己采購原材料,在市場上銷售;如果客戶給的訂單足夠大,壹般會協商合資建廠,利益分成,以增強話語權。”

宋晶表示,雖然電池廠與資源方的合作正在成為壹種趨勢,但這需要時間的磨合,短期內可能不會全面鋪開,而材料廠在生產、回收、資源等方面也會有壹定的應對措施。“代工模式更受中小材料廠歡迎,但大廠還是更願意按照自己的規律生產。其實在產能供不應求的階段,很多中小材料廠早就給大廠代工了。”

材料廠的突圍之路

電池廠逐漸向上的布局,似乎為與材料廠的博弈天平增加了砝碼。在新的產業生態下,已經處於相對弱勢的材料廠將如何突圍?

“目前電池廠向上整合更傾向於優化產業鏈。正所謂術業有專攻,電池廠不可能包攬產業鏈上的所有事情。材料廠未來仍會有自己的壹席之地,但分化會進壹步加劇。單純做代工的企業沒有競爭力,因為供應商和客戶都卡在別人手裏,會逐漸失去話語權。也許在目前市場供不應求的時候會很滋潤,但壹旦出現供過於求,最早就會被拋棄。”前述電池廠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在大部分受訪者看來,材料廠目前最重要的是綁定核心客戶,而如今的頭部材料廠大多是通過長期合作、股權、戰略合作等方式實現了與電池廠的深度綁定。以湖南豫能為例。2020年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亞迪成為股東後,公司業務快速增長。2021年實現營收70.27億元,凈利潤165438+7500萬元,同比增速分別超過6倍和24倍,與德國納米並列磷酸亞鐵鋰龍頭公司。從業務占比來看,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亞迪貢獻了公司90%以上的收入。2021,他們還分別以預付款的形式向湖南豫能支付了5億元和2.5億元,用於擴建生產線,提前鎖定產能。“從目前的行業格局來看,如果頭電池廠打算支持哪家材料廠,成功率是很高的。”前述鋰電池投資人士表示,綁定大型電池廠的材料企業,會迅速兼並小企業或者外包訂單進行產能擴張,這是最快放大產能的方式,也將形成新壹輪的行業洗牌。

當然,深度綁定也會滋生業務依賴風險。在前述投資人看來,材料廠需要及時分散客戶,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裏。這幾年很多二三線電池廠也是熱火朝天。他們沒有頭部企業強大,盡早與他們合作,可以贏得壹定的議價能力和話語權。但在前端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材料廠需要牢牢守住現有的獨立原料渠道,不能在采購端過於依賴電池廠。

除了抱客戶大腿,材料廠目前面臨的壓力還來自技術變革。“此前國內材料廠的技術大多以‘拿來主義’的形式從日韓購買技術包,但近年來自主研發趨勢明顯。大的材料廠都有自己的研發團隊,資金投入越來越大。”宋靜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2021,三元材料廠商白蓉科技、黨生科技、長園鋰業R&D投資分別為3.6億元、3.4億元、2.9億元,同比增速超過100%。磷酸亞鐵鋰制造商方得納米和湖南豫能分別投資654.38+0.6億元和0.8億元,比上年增長超過200%。然而,隨著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R&D投資占大多數材料廠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趨勢。

“鋰電池技術叠代很快,材料龍頭企業很難翻身。新的技術路線壹旦出來,會給新進入者帶來機會。如果能在新的技術路線上跑出領先,壹般來說維持3到5年的紅利不是問題。比如未來,快充材料和高壓材料是發展趨勢。未來可能會有很多企業紮堆,或者開啟壹個新的戰國時代。誰會贏還是未知數。”前述正極材料公司人士表示。

前述鋰電池投資者認為,鋰電池行業仍是壹片藍海,賺錢效應明顯。等到行業成熟,成本核算更加精細,產業鏈會再次細分。屆時,企業的最終生產能力將受到考驗,只有專攻it的企業才能賺錢,才能生存。“當材料廠的成本控制能力比電池廠強的時候,是不可替代的。”

想實時了解更多財經新聞,請關註我們。

  • 上一篇:控股上市公司並購的特征
  • 下一篇:盧克石油公司公司介紹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