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顯示產業發展進入關鍵的洗牌期,各種顯示技術競相發展。有機發光二極管,QLED,激光和其他顯示技術正在競爭。經過市場檢驗,哪種顯示技術更有優勢?
答案是激光顯示技術。激光顯示以激光為顯示光源,可實現超高清、大色域、大尺寸、高觀看舒適度的高保真圖像再現,是顯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方向。
9月19日,以“未來之光”為主題的第二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激光顯示行業的主力軍之壹,長虹控股公司董事長趙勇出席論壇,並以“光影科技,未來視界”為主題進行了分享,深度剖析了全球激光顯示行業未來的發展機遇和全新動力。
在分享中,趙勇提出,全球激光顯示產業鏈上的企業應加強技術開發和協作,加強供應鏈體系建設,做大激光顯示產業,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為什麽激光顯示技術引領行業發展?
從市場角度看,在激光顯示之前,中國彩電業發展的關鍵顯示技術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可以說外資企業在彩電顯示技術上牽制了中國幾十年。
隨著彩電技術在中國的迅速崛起,中國在顯示技術上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其中,長虹、海信和廣豐科技型企業已經開始在激光顯示技術上發力。經過十幾年的技術突破,終於掌握了顯示技術賽道上的話語權。
從政策上看,發展激光顯示技術已經成為國家重點項目。國家“十三五”規劃將激光顯示列為新壹代信息技術的首個新型顯示項目。同時,國家有關部委多次通過重點項目支持激光顯示機、光引擎、器件、材料等關鍵技術的研發。
從專利技術的角度來看,中國企業在激光中國在全球激光顯示行業的競爭中占據了有利地位。據了解,中國已申請和授權7000多項激光顯示專利,占全球激光顯示專利的50%以上,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為激光顯示產業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用戶需求來看,激光電視作為激光顯示技術的代表產品,更適合消費者對大屏幕顯示的追求,近年來發展迅速。中怡康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9年,激光電視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81%。預計到2022年,激光電視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將超過6543.8+0萬臺,銷售額超過6543.8+0億元。
主流廠商扛起激光電視大旗,中國。
長虹作為中國彩電業的壹張名片,在中國彩電業的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激光顯示行業,長虹積累超過10年,創造了多個行業第壹和世界第壹,自主掌握光機、整機、屏幕、制造等技術。
首款100”激光電視樣機於2014年發布,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2016年,自主掌握激光顯示核心技術,量產超高效小型化激光機,實現小體積高效率,完成四代升級;
2017發布全球首款柔性菲涅爾光學屏;
2065438+2008年,全球首款三色4K激光電視和菲涅爾光學聲屏率先實現壹級能效;
2019年,行業首次推出100“隱藏式柔性卷曲激光電視;
2020年,觸控激光電視和浮屏將是行業第壹。
近年來,長虹作為激光電視的主力軍,不遺余力地推進關鍵激光顯示器件的國產化進程,攜手友商共同推動激光電視市場的成長和擴大。如果說,幾年前,市場對激光電視還處於觀望狀態,現在,在長虹等人的帶領下,已經有不少“新兵”湧入了激光電視的賽道。
三星、LG、索尼最早進入激光顯示行業,而國產小米、極米已經在激光顯示行業量產。在長虹等重點企業的帶動下,20多家整機企業加入激光電視市場,上下遊產業鏈企業數量超過100家。
從行業趨勢來看,全球激光顯示產業生態鏈日趨完善。2018年,中國視像行業協會成立激光電視產業分會,2020年,全國平板顯示器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激光顯示器件分技術委員會,激光電視產業鏈企業聯手的趨勢已經出現。
在長虹看來,激光顯示更符合未來大屏幕顯示、沈浸式體驗、便攜應用的需求趨勢。高色域、高畫質、健康環保的消費需求將進壹步推動三色激光顯示的快速發展,激光顯示與AIoT的融合將催生更多新興市場。趙勇說,激光顯示是真正的全數字顯示模式,包括激光機本身都是數字的,這可能成為唯壹的全息顯示技術。
在長虹等骨幹企業的帶動下,中國有望通過整合產業鏈,做大激光顯示產業,首次實現顯示產業全球領先,在新壹輪顯示產業競爭中占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