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傳統文化(特指公元1804年以前未經歐風美雨浸侵的蕪湖本土文化)廣義上講,就是蕪湖人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概括起來說,主要是由科技文明、工商文明、宗教文明和市民社會文明這四大塊構成的。
由於蕪湖歷年來為天下“沖要”之地,所以蕪湖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特點。
那就是開放、包容、創新、重商。
蕪湖傳統文化的結構與特點,決定了蕪湖文化是與經濟聯系密切、互動性強勁、優質的市民文化,它主要體現在:
壹、科技文明是當今蕪湖科技創新的文化底蘊
歷史上蕪湖人的科技創新成果在十幾個方面有三十多項在中國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領先地位。
先進的冶金鑄造在冶金鑄造方面,大工山的古銅冶自周秦至宋綿延千年,方圓百裏,在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直接用煤做燃料進行冶煉。
其冶煉方法和銅礦開掘方式對中國青銅時代產生巨大影響。
其遺址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蕪湖的冶銅場景激起李白的創作熱情,產生了中國文學史第壹個工人形象——赧郎。
蘊藏著重大的旅遊開發價值。
蕪湖又是較早進入鐵器時代的地區,幹將莫邪美麗的鑄劍傳說,在神山上留下了眾多的有待開發的旅遊景點。
鋼鐵工業的發展到了明清時代,中國出現了“鐵到蕪湖自成鋼”的美譽。
蕪鋼工藝代表了西方煉鋼技術傳入中國之前當時中國煉鋼的最高技術水平,它衍化出了蕪湖“三刀”等鋼鐵制品。
蕪湖“三刀”對長三角影響巨大。
特別是張小泉、趙雲生剪刀是中國三大品牌剪刀中的兩大品牌,均淵源於蕪湖。
蕪湖鐵畫更是中華壹絕,聞名遐邇。
至今,每年還鑄造著近億元的gdp。
生產、加工、安裝、銷售等領域還容納著5000多人的就業。
蕪鋼工藝的邏輯結果就是當今亞洲鑄管產能第壹的新興鑄管廠。
中江古道的優勢資源歷史上蕪湖人參與修建的中江古道,是中國古代極為重要的水利交通工程,它不但使長江與太湖相通,而且使長江經太湖暢暢入海,更通過無數水系使長江、淮河、黃河、珠江等中國主要的江河湖海聯成壹氣,互通舟楫,實現了變水害為水利的目標,加快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
這條古道有許多段人工運河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運河(例如胥河),為人類文明貢獻了聰敏才智。
現在在此故道上修建的蕪申運河,總投資在16億人民幣,從蕪湖至上海的航行距離比走長江縮短130多公裏,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將對沿岸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完善的圩田耕種法宋時,蕪湖人在沈括的指導下,發明完善了圩田這種在農業史處於領先地位的——“水稻農田耕作法”。
此後,蕪湖人又主動引進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越南優良水稻品種——占城稻,極大地提高了水稻的品質和產量,為清代蕪湖成為四大米市之首,也為當今袁隆平院士在蕪湖成功實現“種三產四”奠定了基礎。
值得指出的是萬春圩不但是先進的水稻農田耕作法典範,更是農村村莊、規劃典範。
萬春圩中水路陸路交通完善,村莊依水而建,科學合理,完整地體現了人水相依、人水相宜、天人合壹的崇尚自然的環保主義理念。
發達的船舶制造業歷史上,蕪湖的造船業極為發達。
春秋時代,中國人創新的16種軍事上新的戰術戰法,有兩種是蕪湖人發明的,而這兩種戰術戰法都與船——“餘皇號”有關。
“餘皇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戰艦。
三國時期,孫權的五樓船作為戰艦作戰於長江。
雍正年間,杭州的北新關大量停泊著蕪湖生產的“報漿船”,這種船是當時中國內河行駛的72種最先進的船型中的佼佼者。
發達的造船業為新中國成立以後,蕪湖作為重要的海軍軍艦生產基地之壹奠定了重要基礎。
蕪湖之所以今天造船業較為發達,年gdp在20億左右,從業人員在2萬人左右,並擁有眾多的造船工業園是有歷史根源的。
名揚天下的制藥品牌明清時代蕪湖就成為中國重要的制藥中心。
被稱之為全國“四個半藥房”之半個藥房的蕪湖藥業,對海內外影響巨大。
當時出現了外國使臣在歸國之前都繞道蕪湖購買中成藥帶回本國的情況。
時至今日,蕪湖制藥業在國內也是壹支不可忽視的產業大軍。
其中,三益制藥廠的外用藥中國產能第壹,張恒春制藥廠品牌藥品奇勝膠囊在改制的時候無形資產價值拍出了5個億。
2010年,蕪湖的制藥產值達到28個億,企業達到了16家,經營企業468家,從業人員達到了2萬人。
傳統產業為進壹步發展生物制藥業奠定了基礎。
支撐長三角紡織業的印染織造明代大科學家宋應星在其科學巨著《天工開物》中說“織造尚松江、印染尚蕪湖”,蕪湖作為漿染業中心,有300多年的歷史,可見蕪湖化學工業的發達,其技術派生出了蘇州的“踹布”,無錫、南通等地的“藍印花布”的技術。
對長三角紡織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蕪湖漿染技術在中國傳統紡織業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壹部中國紡織史應該說就有半部蕪湖漿染發展史。
悠遠的制瓷技藝近年來,中科院和中科大專家們多次發掘和不斷研究繁昌柯沖窯,壹致認為蕪湖繁昌窯是人類制瓷上第壹次大規模運用二元配方的地方,這是制瓷上革命性的創新,為人類物質文明和新材料的發現與應用貢獻了聰明才智,其遺址已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蘊藏了豐富的旅遊開發價值。
繁昌窯還奠定了蕪湖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的不可動搖的地位。
近年來德國漢學家在馬來西亞海域發現了大批繁昌窯瓷器的沈船,甚至在柬埔寨吳哥窟中都發現了繁昌窯瓷片。
二、工商文明是蕪湖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內在驅動力
蕪湖是徽商經營最早最成功的城市之壹。
歷史上工商業極為發達,曾經是中國漿染、煉鋼、米、制藥、造船五大產業的中心城市之壹,其工商地位明清時與北京、漢口、佛山、蘇州並齊,位在揚州、杭州之前,被譽為“天下四聚”城市之壹。
工商文明在中國乃至世界工商史上占有傑出地位。
1、蕪湖積澱了諸如張恒春、同慶樓、耿福興等幾百個工商業的老字號。
歷史上蕪湖人商標意識非常強,僅清朝蕪湖就有“葛永泰”等18個鋼材免檢商標。
2、蕪湖人俞謨於明朝永樂年間,在北京上三條胡同建立了中國第壹個會館,開了中國會館文化的先河。
會館是聯誼鄉情、規範行規的商業制度和場所,會館發展至今便是遍布世界的唐人街。
解放初期,蕪湖還留存有潮汕、山東、福建、江西等21所會館,這壹創舉是對世界工商文明的巨大貢獻,重建中國會館文化休閑旅遊區是大手筆、高起點、全方位、國家級的三產項目,蘊育著巨大的商機,弘揚會館文化把它作為重要的城市名片是擴大蕪湖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的華人商會聯系的重要渠道和實現途徑。
3、蕪湖歷來親商、和商、重商,早在清代蕪湖就在中國較早地出臺了《保商章程》,從制度層面和政策環境上為蕪湖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蕪湖是資本主義萌芽較早產生的地方,創造了很多新式的商業業態和管理方式。
到了清朝,蕪湖人建立了中國最大的竹木、棉布、糧食、鋼材交易市場,具有“買天下,賣天下”的氣度,號稱“有聚無產”,更值得壹提的是蕪湖人創立了可能是世界鋼材交易市場第壹個管理辦法——《販運鋼筋章程》,影響深遠。
4、蕪湖關稅文化發達,明成化七年,中央 *** 就在蕪湖設立工關,到清朝中後期蕪湖關已成為中國八大關之首,蕪湖“最以關饒天下”成為稅收最多的常關。
《蕪湖榷關誌》中對關稅的收取、管理等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鑒的思想。
與此同時,蕪湖的經濟中介組織極為發達,黃汴在《天下水陸行程》壹書中稱贊蕪湖牙行“利心輕”,可見當時蕪湖稅賦環境和辦事效率。
蕪湖工商文明對今天的經濟建設影響深遠。
三、市民社會文明是蕪湖營造良好科學民主氛圍的社會根源
蕪湖連南貫北,承東啟西,水路雜成,歷史上為中國沖要之地,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最佳聚集地。
歷史上通過三國、兩晉、明清三次大的移民,早已成為壹個開放、包容性的移民城市。
並且宋以後,就形成了以市民生活為主體的市民社會。
在整個封建統治的大環境下,是封建統治相對薄弱的地區,是有利於科學和民主因素產生的地方,是有利於較早邁入近代和現代化的地方,它具體表現在:
1、從技術輸入和宗教輸入的情況看,它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2、市民自治能力很強。
蕪湖歷來會館文化發達,商會作用巨大,清朝蕪湖人曾利用會館取得了爭取雍正皇帝罷免江夫河蓬歲征銀的勝利,明代蕪湖人在縣令父子抗倭戰死,蕪湖人在沒有行政領導的情況下,通過以阮弼為首的各種商會,自我組織擊潰倭寇,保全了蕪湖工商業的繁華和社會穩定,取得了蕪湖歷史上首次抗擊外國侵略者並取得全勝的戰績。
3、蕪湖人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各種正教的教民千百年來和諧相處,民風淳樸,處事和平,不走極端,從無暴力和邪教事件發生。
4、蕪湖人有提籃小賣的傳統,小商小販遍布大街小巷,人人創業,個個致富,小本經營起家以後便走向長三角乃至海外,人人想當小開,個個曉得快活,體現了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民主的價值觀,蕪湖人極少崇拜權威,甚至街上沒有貞節牌坊,沒有城墻,體現了壹種對生活的開放、包容的態度。
這也就是中國許多反映市民社會的文學作品的作家都有在蕪湖從事寫作經歷的原因。
例如,《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儒林外傳》的作者吳敬梓等,《聊齋誌異》、《官場現形記》等壹批有影響的作品均有對蕪湖的描述。
這在近代文學史上是獨特的風景線。
較高的市民素質和開明的人生態度有利於科學民主氛圍的營造,有利於現代制造業的興起和發展,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