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如何讓基因研究利大於弊,造福人類?

如何讓基因研究利大於弊,造福人類?

轉基因生物利大於弊。

轉基因生物呢?

歐洲有關當局認為所有遺傳物質可以再生或轉移的生物實體都是轉基因生物,同時認為轉基因生物分散在自然環境中。所以,實驗室裏用於生物研究的轉基因小鼠和實驗室裏產生胰島素或生長激素的微生物,與我們所說的轉基因沒有任何關系。

如果妳想改變壹個生物體的基因,妳應該給這個生物體“賦予”壹個新的基因。與傳統的物種雜交手術不同,待轉移的基因可以來自與基因嫁接物種無關的物種。比如我們可以培養有水母基因的老鼠,它的水母基因可以讓這只老鼠在某種光線下發出熒光!

改變生物物種的最大風險是環境風險。生態學家擔心轉基因作物的新特性會轉移到附近的野生植物上。抗除草劑轉基因油菜會感染野芥菜,從而使野芥菜對雜草控制措施不敏感。

當人們從事轉基因生物對食品危害的研究時,發現現有的轉基因生物似乎是無毒的。但是,幾年前出現了過敏反應。有壹種轉基因大豆可能會被廢棄,因為它會引起過敏反應。因此,它要求我們在將每壹種新的轉基因生物投放市場之前,都要進行專門的檢驗。

從農學角度來看,現有的轉基因作物具有更好的特性。例如,壹些玉米、大豆或棉花被“嫁接”上基因(往往是細菌基因)後,具有抗雜草、抗害蟲或抗寄生真菌的特性。此外,轉基因技術還可以使壹些植物具有抵抗某些病毒的能力。

壹些轉基因作物可以用來開發藥物。比如有壹種轉基因煙草,它的壹些組織結構可以產生血紅蛋白。在這些轉基因生物中,有特別復雜的微生物用於制造胰島素、生長激素或疫苗。另外,還有壹種轉基因豬,我們可以取它的器官進行移植。壹些轉基因牛、羊和兔子的奶中含有醫療物質。有許多轉基因小鼠可用於醫學研究(尤其是抗癌研究)。

最近四年,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增長特別快,從1996的280萬公頃增長到去年的近4000萬公頃。大豆是種植最多的轉基因作物。去年,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占全球所有轉基因作物的壹半以上(54%),其次是轉基因玉米(28%)、轉基因棉花(9%)和轉基因油菜(9%)。但是今年,北美的農民決定大幅減少轉基因大豆、轉基因棉花和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主要原因是:反轉基因運動的壓力,農產品價格的下降,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收益沒有基因生物貿易公司承諾的那麽大。

大多數專家認為,轉基因作物種植的未來在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際水稻研究所正在研究“超級”轉基因水稻。

轉基因食品的好處:

彼得·瑞文(Peter Raven)是壹名倡導者,他熱衷於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反對使用轉基因食品和生物技術。但他強調,反對發展轉基因作物是情緒化的,是個人的,是政治的。這樣的言論令人驚訝。他認為,沒有科學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或野生物種的基因變化會威脅人類健康或生態系統。然而,饑餓是對人類健康的真正威脅。這種威脅使人們試圖增加農產品。畝產量的提高意味著農業用地的減少。這意味著隨著野生土地的增加,生物多樣性將更加繁榮。

2004年,他在梵蒂岡會議上說:“像綠色和平這樣的組織反對生物技術、阻止解決人類溫飽問題的努力令人發指,毫無科學依據,應該被有良知的人終止。”

參加會議的愛爾蘭環境作家肖恩·麥克多納神父認為:“我們對自然的了解如此之少,以至於我們必須對生物技術保持謹慎。而且,為生物學申請專利是不道德的。它有可能解決饑餓和饑荒,”他指出,並指出科學家關於這壹領域安全性的斷言已被新的證據推翻。

瑞文補充道:“在聖路易斯,每個種植組織都從孟山都受益。我反對任何導致窮人依賴公司的增長,但轉基因可以讓窮人受益。”

轉基因生物對人類的危害

2004年8月初,墨爾本壹家報紙的主編專程到領事館拜訪了中國駐墨爾本的鄭參贊,並特別推薦了馬來亞大學的羅斯麗博士撰寫的壹篇關於轉基因工程的報告。該報告由歐瑪先生提交給英國內閣辦公室的轉基因小組(該文章可在http://www . PMO . gov . uk/su/GM/submissions/Omar . pdf的網站上找到)。他在報告中指出了基因工程和轉基因生物對環境、農業和人類健康的危害,並建議最好禁止壹切轉基因作物。家庭聲明,僅供參考。中國駐外使館將報告要點(附原文)歸納如下,希望引起國內相關部門對此問題的重視。

長期以來,基因工程被“神化”並被宣傳為農業發展的新革命,但其負面危害卻鮮有人談。特別是政府高層決策者很難聽到轉基因生物的危害。長此以往,必將對人類未來的發展產生致命的錯誤。本文將重點闡述轉基因技術對環境、農業、人類健康和生物多樣性的危害。

1,轉基因生物破壞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是壹個有機整體,任何壹部分的破壞都會危及整個系統。例如,壹些鹽堿地區、沼澤、雨林和有寄生蟲的地區不適合農業種植。由於轉基因作物的出現,壹些作物可以耐鹽堿,耐高溫高濕,抗病蟲害。這些區域被用來種植農作物,從而破壞了原本生活在這裏的生物的棲息地,不得不退出系統,造成物種退化、減少和滅絕,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

2.作為壹種新物種,轉基因物種破壞環境。

自然界從來沒有轉基因生物。它屬於壹個新的外來物種。與自然生物相比,它更有競爭力,因為它體內有特殊的基因。比如有抗蟲基因的作物,會比普通作物抗病蟲害能力更強。這樣下去,轉基因作物會取代原來的作物,造成物種滅絕。但是這個問題在轉基因發展之初是很難發現的,可能要過很多年才會出現,但是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就晚了。

歷史上有過這樣的例子。例如,澳大利亞沒有兔子。引入兔子後,它們的數量翻了壹番,吃光了植物,給生態系統造成了很大的問題。大約壹個世紀前,引進的含羞草在澳大利亞迅速蔓延,極大地排擠了周圍的其他植物。從美國引進的食肉魚和龜頭蛇吃了當地的魚。1959年,英國將尼羅河鱸魚引入維多利亞湖,供人們垂釣娛樂。沒想到幾十年後,鱸魚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當地魚類遭遇滅絕。

3.雜交作物對環境有負面影響。

轉基因可以通過雜交傳遞給相關物種。過去的經驗表明,作物雜交可能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東南亞是水稻遺傳多樣性的故鄉和中心。加州大學的諾曼·艾爾斯特蘭德和他的同事們認為,在世界上65,438+03種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中,有65,438+02種與它們的野生親緣作物雜交。在加拿大,實驗用的油菜只有壹種抗草甘膦、磷酸谷氨酸鹽和咪唑啉酮的功能,後來發現了具有這三種功能的油菜,說明這三種油菜之間發生了雜交。而且這種油菜對周圍的植物影響很大。

4.轉基因生物對非目標生物的汙染

轉基因生物也會對非目標生物產生不利影響。釋放到環境中的抗蟲、抗病轉基因植物不僅會對害蟲和病菌產生毒害,還會對環境中的許多有益生物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不利影響,甚至導致壹些有益生物的死亡。

此外,轉基因生物會增加目標害蟲的抗性。研究表明,棉鈴蟲已經對轉基因抗蟲棉產生了抗性。轉基因抗蟲棉對第壹代和第二代棉鈴蟲有較好的抗性,但第三代和第四代棉鈴蟲對轉基因棉產生了抗性。專家警告,如果這種具有轉基因抗性的害蟲成為具有抗性的超級害蟲,需要噴灑更多的農藥,對農田和自然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5.轉基因生物對其他作物的影響

在世界範圍內,有三家壟斷公司,即孟山都、安萬特和先正達,經營轉基因生物。他們已經為轉基因作物的種子申請了法律保護,全世界只能從這三家公司購買。而且給種子植入特殊基因,種子只能種壹次,第二粒種子很難長出;農民用原來的方法得不到第二年種的種子,每年都要從這三家公司購買。這些公司把轉基因作物的使用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裏。

轉基因植物通過花粉轉移基因,導致非轉基因植物受到汙染。農民發現很難買到沒有被轉基因生物汙染的純有機種子。由於缺乏必要的隔離措施,轉基因作物和非轉基因作物相互混雜,給非轉基因作物造成巨大損失。

這三家壟斷公司很霸道。明明是轉基因作物汙染非轉基因作物,卻還強詞奪理,經常起訴種植非轉基因作物的農民侵犯其專利權。例如,壹個種植非轉基因作物的農民被索賠40萬美元。

6.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健康的不利影響。

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作為食品進入市場,會對人體產生壹些毒性作用和過敏反應。在過去的幾年裏,出現了食用轉基因食品的不安全事件。2002年,英國進行了轉基因食品DNA的人體殘留試驗。7名接受了切除大腸組織手術的誌願者食用了轉基因大豆制成的漢堡,在他們小腸內的細菌中檢測到了轉基因DNA的殘留。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影響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逐漸顯現和監測。

7.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維持生物多樣性是減少流行病影響的重要途徑。1864年愛爾蘭的馬鈴薯枯萎病造成超過100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原因是當地人只種了兩個土豆品種,特別脆弱,萬壹出事就救不回來了。再比如,20世紀70年代,印尼和印度的稻田發生了草病毒。幸運的是,6273個品種中的壹個被發現對病毒有抵抗力,現在它被廣泛種植。此外,1970年,斯裏蘭卡、巴西和中美洲的咖啡作物爆發咖啡銹病,在咖啡的故鄉埃塞俄比亞發現了抗性品種,從而挽救了整個局面。

歷史上有過六次大滅絕,最後壹次是6500萬年前恐龍和無數其他物種的滅亡。轉基因生物的影響可能會像第六次大滅絕壹樣,異種交配物種的基因創造的新物種可能會產生難以想象的後果。

8.公眾對轉基因生物有疑慮。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開始反對轉基因生物,尤其是歐盟。公眾已經開始懷疑轉基因生物。

比如上世紀90年代,英國科學家宣稱瘋牛病不會傳染給人類,但最後事實恰恰相反,人們深受其害。特別是很多科研部門都是壹些行業的大公司贊助的。比如孟山都給華盛頓大學捐了6200萬美元,赫司特(現在的安萬特)給哈佛大學捐了7000萬美元,所以很難讓他們的研究成果保持公正。

目前,墨西哥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歐盟暫停進口轉基因食品;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要求轉基因食品要有明確的標簽,說明轉基因成分的含量;英國很多超市禁止使用轉基因生物作為原料生產食品。標有“不含任何轉基因生物”的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所有這些。因為轉基因產品有這些負面影響,人類應該對轉基因非常謹慎,避免不可預知的結果。

安全是轉基因食品生產的最大障礙,是專家們爭議最大的話題,也是消費者最不放心的環節。轉基因食品真的不安全嗎?《條例》頒布前後,北大、中科院等專家對轉基因食品的看法基本壹致,即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沒有壹些人想象的那麽可怕。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爭論,但不能因噎廢食,要毫不猶豫地發展轉基因食品的生產。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許崇仁教授認為,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擔憂主要有三類:壹是轉基因食品中的新興成分是否對消費者構成威脅,新物質是否具有危險性;二是轉基因技術是否對人類以外的生物有害,如抗蟲棉作物,但棉鈴蟲減少後,以其為食的其他生物會受到影響,從而危及生物多樣性;第三,有些轉基因植物很有競爭力,排擠其他原生物種也會威脅生物多樣性。當然,說起來,目前人們最擔心的還是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與常規食品相比,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害需要評估。許崇仁教授認為,所有被批準生產的轉基因食品都經過了安全性評估,可以安全食用。當然,他也提醒,畢竟人們食用轉基因食品的歷史較短,因此可能存在不安全性,需要長期監測。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副所長朱楨研究員認為,安全和不安全只是相對的概念。沒有壹種食物可以說是絕對安全和絕對不安全的,轉基因技術本身就是安全的。為了讓消費者有選擇權,我國要求轉基因食品在條例中列出時要有標識。轉基因食品標識只是告訴消費者壹個事實,就像告訴消費者是豬肉,不是牛肉壹樣。不喜歡吃豬肉的人可以選擇不吃,但不代表豬肉不安全。朱楨研究員對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前景非常樂觀。他甚至說,也許有壹天市場上出現轉基因食品時,只需要給少量非轉基因食品貼上標簽。

專家認為,在討論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時,不應人為地將轉基因食品與“普通”食品區分開來。但是要看轉基因轉基因食品和常規食品的營養成分有什麽區別,如果沒有,就是安全的。具體來說,實質等效性評價原則包括營養評價(轉基因後營養成分有無變化)、毒理學評價(食用後是否引起畸形)和過敏評價(轉基因食品中是否存在過敏原,壹個地區的人長期食用是否安全;基因改變後可能出現新的植物蛋白,可能導致過敏);其次,看轉基因食品是否引起了物種遺傳物質的變化;第三個原則是看新基因和原基因發生變化後對自身代謝有沒有影響;四是看食用後對人體胃腸道微生物區系有什麽影響。

  • 上一篇:如何加快歐洲專利的申請
  • 下一篇:乳糖物理性質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